赶场 阅读答案

  2024-03-15 00:14 

赶 场

刘平

起床看看天,晴。麻爷记得今天是星期二,老街逢场。①每周两场,周二和周四。逢场必赶,麻爷的习惯。早饭后,麻爷就出门了。一会儿,经过一家门口,麻爷喊周爷:“周海清,赶场!”话音刚落,里面周爷就应:“来啦。”像早就等着一样。只要赶场,俩老头都结伴儿,从不落单。

“麻德贵,早饭吃没?”出来,周爷问。

“吃了。”麻爷说。心里有些忍不住想:“咋不问我吃的啥?”于是又补充一句:“包子、鸡蛋,还有牛奶。您呢?”这个“您呢”有两层意思,一是“吃没”,但麻爷更想知道周爷早饭吃的啥。

“吃了。馒头、稀饭、鸡蛋、小菜。”周爷说,打了个饱嗝。“咋没喝牛奶?”麻爷说。周爷笑了一下说:“喝不惯。还是稀饭安逸。”麻爷有些乐,说:“开始我也喝不惯牛奶,喝几天就习惯了。现在,都离不开了。”周爷看一眼麻爷,又打了个饱嗝。

俩老头一路闲扯着,朝老街走。

老街在一公里外,很小,呈“丁”字形。②房屋都是老旧低矮的砖瓦房、木板房,街面铺着青石板,已被岁月磨出了凹凼,碾出了沟槽。以前,老街没有名字,但村民们给取了名字。“丁”字的一横叫“横街”,一竖叫“槐子街”,因为那一竖的尾上,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后来,政府给老街取了名字,还钉了牌牌。也许是村民们叫习惯了,又或许是他们不喜欢新街名,嘴里还是叫“横街”“槐子街”。

麻爷和周爷赶场,有自己的“三部曲”:闲逛,喝茶,喝酒。从横街西边进入,逛了横街,又逛槐子街。逢场天,老街最热闹,卖啥的都有。上街卖东西的都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守着自己的东西,也不叫卖,很悠闲随意的样子。有老头嘴里“吧嗒”着叶子烟,女人手里纳着鞋垫。买卖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

逛街的时候,麻爷和周爷都不急不忙,看见中意的东西,脚步就停下来,把东西拿在手里看看,讨价还价,合适了就买。逛完街,他们手里一般会拿点儿东西,或菜秧树苗,或刀瓢锅铲,抑或是别的什么。然后,去喝茶。

麻爷和周爷走进茶铺的时候,里面已经坐了很多茶客了。有熟悉的看见了,就招呼李三娘:“来!收钱。”捏着皱巴巴票子的手,已经伸出去了。李三娘收了钱会马上通报给麻爷和周爷,比如王二哥给的钱,李三娘就尖着嗓子这样喊“两位新客的茶钱王二哥给啦——!”这里的“新客”不是指新来的客人,而是说刚到的客人。③麻爷和周爷就笑吟吟冲王二哥抱拳:“道谢,道谢!”王二哥抱拳回礼:“就吃碗茶,道啥谢。”麻爷和周爷找空位子刚坐下,李三娘就已经把两只茶碗放桌子上了。碗底一小撮老三花,滚开的水一冲,香味就扑进鼻孔。李三娘的茶一块钱一碗。

茶铺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地方。天下大事、百姓闲事、坊间趣事、四季农事、小道消息,都有人聊。还有卖瓜子花生的,端个小簸箩在堂子里穿梭。快中午的时候,麻爷和周爷碗里的茶水也白了。茶客们开始三三两两起身往外走,麻爷和周爷也起身往外走。他们是去喝酒,过酒瘾。

张五娘的酒铺子很小,半间瓦房,三张小桌子。不卖别的,就高梁酒和豆腐干、带壳花生。那棵老槐树,就在酒铺子门口。高梁酒用黑土碗装,一块钱一两。豆腐干有两种,薄的、厚的,薄的五毛一个,厚的一块钱一个。在张五娘的酒铺子,麻爷和周爷都是二两酒,一块薄豆腐干。④豆腐干拿在手里掰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咂味儿,然后端起黑土碗抿一口酒。

那天,在张五娘的酒铺子里,麻爷和周爷听人在议论新街,说新街建好,就要开街了。新街是配套新小区建的,离老街有半里多路。麻爷和周爷去看过几次,四条街都是楼房,最高的有六七层,白墙红瓦,晃眼睛。“看起来漂亮,没意思。 ”麻爷说。周爷嘴里嚼着豆腐干,说:“开街也没人去。”说了,端起黑土碗“滋溜”喝口。你一句我一句,麻爷和周爷都对新街不感兴趣。张五娘一直坐在凳子上听他们说,突然,像想起了什么,说:“听说以后新街多赶一天,二四六逢场。”麻爷说:“扯淡!”

出小区十多分钟,麻爷和周爷照例就到了横街西口。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街上安安静静的,一个人也没有。街两边的铺子,也一家家都关门闭户。看着空荡荡的老街,麻爷和周爷心里都“咯噔”一下,他们猛然想起,今天是新街开街的日子!

似乎是怀着最后的什么希望,俩老头仍然在老街闲逛起来。从横街逛到槐子街,仍然没看见一个人,没有开门的铺子。李三娘的茶铺关着,张五娘的酒铺子也关着。最后,他们在那棵老槐树下的石凳上坐下来。

“星期二,咋就不赶场了呢?”麻爷和周爷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心里都感到很失落,很郁闷。

这时候老街突然出现了几个人,男男女女,衣着光鲜,像是外地人。 一个男人脖子上还挂着照相机,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后来,他们到了槐子街,那个男人突然举起照相机对着老槐树下的麻爷和周爷“咔嚓”了几下。

“麻爷,我们也去看看?”周爷突然说。

“去就去!”麻爷说。

俩老头站起身,往新街走。

新街今天像过节一样,到处是花篮、彩旗。麻爷和周爷一路走一路看,发现王么哥的炒菜馆变成了酒楼,马情情的照相馆变成了影楼,连李三娘的茶铺也跟着人家叫茶楼。“都跑到新街来了。”麻爷嘀咕一句。“都来了。”周爷说,喉咙里“咕噜”一声。

“还是老街赶场安逸。”逛到李三娘的茶楼门口,麻爷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周爷的目光在新街上扫来扫去说:“现在没人了,就不安逸了。”说着,俩老头互相看一眼对方,就心领神会抬腿迈进了李三娘的茶楼。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街人看重乡情,他们当街做买卖,悠闲随意,并不很在意自家的货品能否卖出。

B. 在酒铺子,与众人不同,麻爷和周爷表现出对新街的不屑,这体现他们的守旧心理。

C.给老街的人和景拍照,说明外地人比老街人更能深刻理解和关注老街的历史价值。

D.末段两次提到“安逸”,可以看出二人“安逸”与否的标准在人,而非店铺的新旧。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讲述日常生活,使用短句,省略判断词“是”,体现叙述语言的简洁和口语化。

B.句②对老街外观的描写表明其历史悠久,“老旧低矮”等暗示老街搬迁的原因。

C.句③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描绘茶客寒暄的场景,展示了老街人的乡俗礼仪。

D.句④“掰、咂、端、抿”等动作紧凑自然,一气呵成,体现二人喝酒的畅快与惬意。

8.开头部分周爷和麻爷关于早饭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叙事时,有时会始终沿主线叙事,有时会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事情或片段。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事特点及其表达效果。(6分)

阅读题目

6.(3分)C (“比老街人更……”错,文中无此比较。)

7.(3分)D(“紧凑、一气呵成、畅快”表述有误。)

8.(4分)关于早饭的对话是二人日常问候的一部分,符合结伴赶场时闲聊闲逛的特点;(1分)周爷“喝不惯”牛奶,觉得“稀饭安逸”,麻爷由开始的“喝不惯”到“喝几天就习惯”,暗示了生活方式变化中二人的不同体验,为下文二人接受新街的变化这一情节埋下伏笔。(3分)

9.(6分)本文叙事特点是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事情。小说整体上讲述了麻爷和周爷结伴去老街赶场却扑空、转而去新街赶场的故事,展现他们对社会生活变化由不适应到最终接受的过程。(2分)在主线叙述中,插入了二人以往在老街赶场的诸多场景,展示了老街的风俗人情。(2分)插叙部分对主线内容形成补充,避免叙述结构的单一,丰富了人物形象,体现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老街人的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