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八) 阅读答案

  2024-05-08 23:09 

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八)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注】响到明。

【注】连枷:用来拍打稻谷、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其籽粒掉落的一种农具。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农家场院,勤劳的农人为了秋收新修了晒谷场。

B. 秋天的乡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家家户户都趁着霜后的晴日打起稻谷。

C. 农忙时节天公却不作美,雷声响动,雨水将至,农人抓紧时间连夜打稻谷。

D. 第三、四句重在听觉描写,不仅有笑声、歌声,还有响彻天明的连枷之声。

16. 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同为田园劳作诗,二者在氛围上有何不同?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题目

【答案】

15. C

16. 本诗氛围欢快,而杨诗氛围紧张。本诗描写的是秋收后农家趁霜晴之日打稻谷的场景,一片欢声笑语混杂着劳作的连枷声,热闹得如同轻雷鸣响一般,气氛十分欢快;杨诗描写的是农忙插秧之时,正逢大雨,一家四口分工合作,冒雨插秧,十分辛劳,呈现出抢插秧苗的紧张氛围。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农忙时节天公却不作美,雷声响动,雨水将至”错误,结合原文“笑歌声里轻雷动”可知,农民们欢笑歌唱着,场院里声音如轻雷鸣动一般。“轻雷动”并非真实的雷声,而是指场院内劳作声、欢笑声如同轻雷鸣响一般。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描绘了秋收后农人连夜打稻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结合“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可知,诗歌首句写打稻的准备工作,“镜面平”以镜面比喻新场院,农民为了迎接秋收,将晒谷场修整翻新,流露出农民们对秋收的期待。次句中一个“趁”字写出了收获季节抢农时的忙碌情况,表现出农民们争先恐后的劳动热情,“趁霜晴”点出农民们丰富的生活经验。

结合“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可知,写农民们“趁霜晴”打稻的情形。人们笑声、歌声一片,噼噼啪啪的打稻声仿佛是“轻雷动”,场景鲜活,刻画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一夜连枷响到明”也说明了农民们的辛勤。

综上所述,本诗氛围欢快,描绘了秋收后农人连夜打稻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结合“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可知,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插秧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万不能失时。因而,值此时节,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三四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后四句,作者除继续对活跃在画面上的农家夫妇进行点染外,还给它配上了声声入耳的画外音。“唤渠朝餐歇半霎”,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朝餐”,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只不答”,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事实上,农夫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在这当口,农夫没有时间歇息。同时农夫还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

综上所述,杨诗氛围紧张,《插秧歌》中所描绘的田夫、田妇、小儿、大儿的劳作场面,以及“歇半霎”“只不答”等用语,则刻画了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场面,突出的是劳作的忙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