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节选) 阅读答案

  2024-05-08 23:06 

恰同学少年(节选)

黄辉

“城南旧院,果然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气度不凡啊。”站在一师大门口,一身日本式的文官装束的纪墨鸿,打量着一师院内的参天大树、翠绿草坪,感慨颇多。

孔昭绶和方维夏、黎锦熙等人陪在他的身边,听到这番感慨,礼貌地说:“纪督学客气了。督学大人莅临视察,我一师蓬荜生辉。”三人一路寒暄,向校内走来。

综合大教室里,人声鼎沸,一片热闹,学生们各自扎成一堆,热烈地讨论着,连徐特立也挤在其中和学生争辩着。纪墨鸿望着眼前乱糟糟的样子,眉头拧得紧紧的。孔昭绶感觉到了他的不满,走上讲台,提高了嗓子大声说:“各位同学,请安静。特立先生,介绍一下,这位是省教育司派来的督学纪墨鸿先生,今天前来视察一师。”

不等徐特立开口,纪墨鸿抢先拱手:“哎哟,是徐议长啊,久仰久仰。”

徐特立淡淡地说:“纪督学客气了,这里没有什么议长,只有教书匠老徐。”

孔昭绶问:“纪督学是不是给学生们训个话?”

纪墨鸿赶紧摇手:“有徐议长在,哪容得卑职开口?”

徐特立说:“在这里,我是老师,你是督学,督学训话,职责所在嘛!”

“纪督学,您就不用客气了。”孔校长宣布,“各位同学,今天,省教育司督学纪墨鸿先生光临本校视察,下面,我们欢迎纪督学为大家训话。”

他带头鼓起掌,掌声中,纪墨鸿一脸迫不得已地整了整衣冠,上了讲台。

“各位青年才俊,在下纪墨鸿。墨鸿今日能与诸位才俊共聚一堂,深感荣幸。所谓训话二字,愧不敢当,不过借此机会,与诸位做个读书人之间的交流而已。这个读书二字,是世间最最可贵的了,何以这么说啊?书,它不是人人读得的,蠢人就读不得,只有聪明人才读得书。所以列位读书人,都是聪明人嘛……”

台下,萧三忍不住跟毛泽东嘀咕了一句:“他不如照直讲,他这个人最聪明。”毛泽东一笑,他显然对这训话也极不以为然。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书,人自然就有大好前程,不然还读什么书呢?”纪墨鸿说得兴致勃勃,“所以,孔子曰:学而优则仕。就是说书读好了,政府才会请你去做官,你也才能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啊!”

一下午无精打采的刘俊卿这时听得聚精会神,眼睛都望直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却都露出了听不下去的神情,毛泽东则索性抽出一本书,翻了起来。

“……总之一句话,学生就要以学为本,好好读书,认真读书。以后,你就会晓得,那才是你的前途,那才是你的饭碗。纪某是过来人,这番话,句句是肺腑之言,不知各位听到心里去没有?”

鸦雀无声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很清晰的翻书声——毛泽东哗啦翻过一页书,看得旁若无人。纪墨鸿不禁一阵尴尬,面露愠色。孔昭绶也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场面一时尴尬起来。安静中,刘俊卿突然带头鼓起掌来,这一下总算带起了一些掌声。纪墨鸿僵住的笑容渐渐绽开。“嘿嘿,多谢,多谢多谢。”

送走纪墨鸿,黎锦熙来到校长室,长吐了一口气:“唉呀,总算是走了。”

“总算?”方维夏苦笑了一下,“人家可没说以后不来了。”

办公桌后,孔昭绶神情疲惫,他揉着自己的眉心,强打精神说:“维夏、锦熙,你们两个安排一下,尽快把这间校长室腾出来,再买几件像样的家具。”

黎锦熙惕住了:“校长,您还真给他腾办公室?”

“全校就我这间大一点嘛。我无所谓,随便换间就是。”

方维夏问:“校长,他纪墨鸿不过是个督学,不至于吧?”

“这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有的人哪,只要还能管到你一点……”孔昭绶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摆了摆手,“就这么办吧。”

吃过了饭,杨昌济正准备教案,毛泽东突然捧着他的书稿,送到了他面前。杨昌济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润之,有句话,看来我得提醒你才行,读书切忌粗枝大叶,囫囵吞枣,这么厚的书,几天你就看完了?”

“老师,您误会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呢。”

杨昌济失望地说:“还没看?那你就还给我?这本书不值得你看吗?”

“不是,书太好了,我才看了几页,就觉得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老师这部手稿又等着出书要用,所以……所以我抄了一份,打算留着慢慢消化。”

“你抄了一份?”杨昌济眼都直了,“十几万字,一个礼拜,你抄了一份?”

毛泽东点了点头。原来,就在杨昌济借书给毛泽东的那天下午放学后,毛泽东便跑去文具店买回一大堆白纸和一块没有包装的低档墨,晚上寝室熄灯后,他便借着烛光往白纸订成的本子上抄录杨昌济的手稿。

杨昌济有些难以相信:“把你抄的给我看看。”

整整七本用白纸简单装订的手抄本摆上了课桌,杨昌济翻阅起来,抄本的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是密密麻麻,一字不漏。他看看毛泽东,眼前的学生带着黑眼圈,精神却看不出一点疲倦。杨昌济又翻开了摆在旁边的“讲堂录”,本子上同样是密密麻麻的潦草字迹,还加着各种不同的符号,旁边批满了蝇头小楷的批语。他惊讶地问:“你的课堂笔记,所有的课都记得这么详细?”

毛泽东回答说:“一般社会学科的课我都记。”

“怎么还分大字小字,还有那么多符号?”

“大字是上课记的,小字是下课以后重新读笔记的心得,那些符号有的是重点,有的是疑义……反正各有各的意思。”

杨昌济点了点头:“你很舍得动笔啊。”

“徐老师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嘛,我习惯了,看书不记笔记,我总觉得好像没看一样。”

杨昌济看着毛泽东,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来。他抱起手稿和备课资料,走出一步,又回头:“对了,礼拜六下午你只有一节课吧?如果你愿意,以后下了课,你可以到我这儿来,只要是你感兴趣的内容,我给你做课外辅导。”

毛泽东问:“礼拜六您不是没有课吗?”

杨昌济笑着说:“以后有了,你的课。”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纪墨鸿初到“一师”时发出此地是“千年文华凝聚之地”的慨叹,侧面反映出这所学府气度不凡,文化底蕴深厚。

B. 徐特立挤在学生中争辩和他对纪墨鸿不卑不亢的平淡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作为“议长”的徐特立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C.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写出黎锦熙和方维夏两位老师在纪墨鸿走后对其态度的迥异,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D. 杨昌济在毛泽东来还书稿时对毛泽东进行委婉的告诫,说道“读书切忌粗枝大叶”,说明他关心学生的读书态度。

7. 关于文中人们对纪墨鸿来学校后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特立对纪墨鸿自称“教书匠”并顺着校长的话请他训话,是在以教师身份表达例行公事的欢迎。

B. 萧三对纪墨鸿的训话内容开玩笑,表现出他对训话者观点的难以认同和反感、不屑。

C. 刘俊卿听完训话后,顾全大局地带头鼓掌,带起掌声缓解尴尬,这侧面说明了学校教育有方。

D. 方维夏和黎锦熙对纪墨鸿获关照感到不解,侧面反映出一些教师对督学的评价不高。

8.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请解读一下话语背后的情感态度。

9. 文本前后两部分都提到毛泽东读书的相关内容,分别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形象特点?如果班级举行“读书会”,请你分享一下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你会怎样介绍?请简要概括。

阅读题目

【答案】

6. C

7. C

8. 第一处,纪墨鸿将徐议长放在台面上,说自己没有资格训话,其实是以退为进,表现了故作谦虚的态度。

第二处,写出孔昭绶校长对纪墨鸿会拿鸡毛当令箭滥用职权的厌恶和他不便直接表达这种反感的谨慎。

9. ①开头部分,毛泽东对督学的训话不以为然,他索性拿出书读,既表现出他的血气方刚和直率,也体现出他珍惜时间、热爱读书。后半部分,毛泽东主动抄写老师的讲义书稿,表现他求知若渴,对待读书和课业严谨认真。

②毛泽东的读书方法:遇到渴求的知识亲手抄录,以备日后仔细理解消化;读书注重记笔记,通过做不同类型的标记和批注,提升自己对书的理解。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态度的迥异”错误。二人虽然表达角度不同,但都反感纪墨鸿,希望他离开。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顾全大局地带头鼓掌”错误。从前文“一下午无精打采的刘俊卿这时听得聚精会神,眼睛都望直了”看,刘俊卿是真心欣赏纪墨鸿的训话内容的;另外,“侧面说明学校教育有方”错误,学校并没有侧面教育。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第一处,“有徐议长在,哪容得卑职开口?”纪墨鸿将徐议长放在台面上,说自己没有资格训话,“掌声中,纪墨鸿一脸迫不得已地整了整衣冠,上了讲台”,纪墨鸿迫不得已整理衣冠上了讲台,说明他还是愿意上台讲话的,这样说其实是以退为进,表现了故作谦虚的态度。

第二处,孔昭绶给纪墨鸿腾办公室,方维夏说纪墨鸿不过是个督学,不至于给他腾办公室,孔昭绶说“这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有的人哪,只要还能管到你一点……”,话没有说完,说明他不便直接表达这种反感的谨慎,而且认为“只要还能管到你一点”,就得听人家的,写出孔昭绶校长对纪墨鸿会拿鸡毛当令箭滥用职权的厌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开头部分,“鸦雀无声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很清晰的翻书声——毛泽东哗啦翻过一页书,看得旁若无人”,当督学训话的时候,毛泽东旁若无人的哗啦翻过一页书,对督学的训话不以为然,既表现出他的血气方刚和直率,也体现出他珍惜时间、热爱读书。后半部分,“不是,书太好了,我才看了几页,就觉得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老师这部手稿又等着出书要用,所以……所以我抄了一份,打算留着慢慢消化”,毛泽东觉得书太好了,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主动抄写老师的讲义书稿,表现他求知若渴,对待读书和课业严谨认真。

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不是,书太好了,我才看了几页,就觉得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老师这部手稿又等着出书要用,所以……所以我抄了一份,打算留着慢慢消化”,毛泽东觉得书太好了,太短的时间根本读不透书里面的内容,主动抄写老师的讲义书稿,遇到渴求的知识亲手抄录,以备日后仔细理解消化;“大字是上课记的,小字是下课以后重新读笔记的心得,那些符号有的是重点,有的是疑义……反正各有各的意思”,读书注重记笔记,通过做不同类型的标记和批注,提升自己对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