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斋记/门山县吏隐堂记 阅读答案

  2024-03-03 23:56 

材料一: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子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③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佑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元好问《市隐斋记》)

材料二: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④,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节选自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

【注】①于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③韩伯休:韩康,字伯休,东晋人,以采药卖药为生,口不二价。④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首阳,山名,又名首山,传为伯夷、叔齐饿死处;柱下,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

阅读题目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予意大夫士之爱A公者B强C为之名耳D非公意也E君归F试G以吾言H问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指居住、住宿,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用法相同。

B.渠,指他,作代词用,与《孔雀东南飞》“渠会永无缘”中的“渠”意思相同。

C.恬,指坦然、满不在乎,表示已经习惯,与成语“恬然自安”中的“恬”意思相同。

D.柝,指巡夜人敲的木梆。此处“抱关击柝”,指守关巡夜的小官吏,也泛指卑贱小事。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好问认为隐士的世界不仅仅是在山水茅屋之中,还在农工商卜医等各行各业,只要符合“自闭之义”,无处不可。

B.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分,小隐隐于山林,因为信仰不够坚定,易受贪欲影响;大隐隐于朝市,因为心平气静,不受外物迷惑。

C.在元好问看来,当今那些在朝廷市肆的人,缩肩叠足,利嘴长牙,打着“大隐”的旗号,干着追逐微利、欺世盗名的事情。

D.娄公鬻书以食,够用就行,不妨害他的清廉;诗酒周旋,求和而已,不妨害他的清高。对此元好问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也。(4分)

(2)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4分)

14.关于“隐”,元好问和王若虚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请简要说明。(3分)

阅读题目

10.DEF 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11.C。【解析]意思不同,“恬然自安”的“恬”是“宁静、心神安适”的意思。

12.D。【解析]“夫隐,自闭之义也”,“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娄公虽然清廉、清高,但求人赋诗写记,依然是在追求名声显耀,不符合“隐”的“自闭之义”,不能算真正的隐士。

13.(1)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

(评分标准:文,文饰,1分:焉,哪里,1分:是……也,判断句“这是……”,1分:文从句顺1分)

(2) 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

(评分标准:“好奇”,译为“喜欢奇谈怪论”或“喜欢新奇”,1分:“尸位”,译为“空占职位”1分:“苟禄”译为“无功受禄”,1分:“因”,译为“趁机”,1分:)

14.①元好问认为,隐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不追名,不逐利。

②王若虚把隐和仕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二者区别明显不容混淆,一边做官一边归隐是不合理的。

(评分标准: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过:“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诗作赋,他想请你也为他写一篇记,希望你看我的面子写一篇吧。”

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就是自我封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的,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说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坚定,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出仕或退隐,都能保持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隐居的人索要自己作品高价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假隐士)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敛缩肩膀(形容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以至于和奴仆、贩夫为微末的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干着盗跖(春秋末期的大盗)一样的行为,说着伯夷(商周时期的贤人)的话,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为什么隐居?”

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责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韩伯休的事情来结束我的言说。韩伯休在都市卖药,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药,韩伯休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不让还价?’韩伯休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药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闭的本意,不是和韩伯休不同了吗?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自身的文饰之物,自身将隐居了,哪里需要用言辞来文饰?这依然是寻求(自身显耀)。为什么做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呢? 我认为是喜欢和他交往的官员们强加给他了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

材料二:

“吏隐”之一说法,开始于谁呢?(《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空占职位、无功受禄的人,于是趁机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都已满不在乎,不认为这是怪事。

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