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子孙 阅读答案

  2022-11-22 17:00 

鲁班的子孙(节选)

王滋润

很多很多年以前,中国出了个有名的木匠叫鲁班。据说,是他发明了木作工具,以后才有了木匠这个行当。世世代代以来,凡干木匠这一行的,都尊他为祖师。

黄志亮是黄家沟的木匠头儿。他学徒的时候,师傅给他上的第一课是讲鲁班的故事。他教徒弟的时候,第一课讲的也是鲁班的故事。他说要成个好木匠得有两条,一条是良心,一条是手艺,少了哪一条都不成。说起黄志亮的手艺,那可是方圆百里没个敢比的。他打出的家具,传三辈儿,木头烂了样不开。他做出的大立柜,不用装镜子就照得出影儿来。

然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大队木匠铺,在风里雨里苦撑了二十多个年头,如今却要倒闭了。进了腊月的门儿就下雪,纷纷扬扬不开天。三间草屋,四面土墙,一地散乱的木头木屑,几条工作凳,几只工具箱……这些,便是远近闻名的黄家沟木匠铺剩下的全部财产了。二十多年,什么也没留下。风卷着雪从破碎了的窗根间吹进来,落在老木匠的脊背上。他蹲在窗台下边,看着他的五个伙计,忍着心里的酸楚,一动不动地抽着旱烟袋。

天近黄昏,屋子里落下黑影了。外面的风雪还没有刹下来的意思。屋后的电线呜呜地尖啸着,好像立刻就会断裂开来。五个人都默默地抽着烟,谁也不肯说一句话,仿佛一开口这小屋子就会立时塌下来。

“都怨俺。”老木匠终于说,“俺没本事,没后门儿,买不来便宜木料,打不出时兴的家具,年年赔本儿,大队受损失,社员分不到钱,连大伙的饭碗也给毁了。咳咳咳咳……都怨俺,怨俺……”老木匠眼里淌下混浊的老泪。他抬起袖子擦,擦也擦不干。

富宽慌了:“师傅,你这是怎的?怎么能把刀子往自个儿心头别!问问黄家沟的老少爷儿们,谁敢说你对木匠铺不上心!要说怨,怨俺!俺熊,跟着师傅学了二十年木匠活儿,也干不出一手好活计!是俺拖了大伙的腿,怨俺!……”富宽也哭了,孩子般地哭出了声。

“也怨俺。”李忠瓮声瓮气地说,“干活光知道出死牛劲,费工费料。”

“也怨俺,干活不尽力。”黄兴使劲低着头,小声说。

“也怨俺。”最年轻的小金子说。

老木匠激动起来,心里像烧起一把火。他又掏烟,可手哆哆嗦嗦没个准头儿了:“这些天,俺心里就憋着句话,俺想去求求支书,再宽限咱一年,过了年好好干个样儿给大伙看看!这么大个村子,没个木匠铺怎么成呢?咱散了伙,大伙再找谁呢?伙计们,得挺起骨子干哪!”

“要再干,俺他娘的豁上不吃饭、不睡觉!”富宽第一个响应。

小金子说:“那,咱得交给大队五千块钱呀!不然就得罚咱。”

老亮说:“咱们拼上劲儿,兴许交得上。”

“亮叔,”黄兴开口了,“现在办事得讲究点实际性儿,五千块钱不是吹口气吹出来的。上面不批给咱木料,市场卖五六百块一立方,贵疯了,你手艺天高,也得赔血本儿!再说,现时人家开木匠铺,都机器化了,锯料创平打眼儿,电钮一按就中,咱凭两只手,挣屎吃也没屙的!”

黄兴接着说:“亮叔,今儿当侄儿的劝你几句话,听由你,不听也由你。凭着你的名声,你的手艺,哪儿捧不上个金饭碗?何苦还揽这摊子烂瓷器!这年月,亲娘顾不上热舅了,还顾什么集体!咱也赚大钱去,上东北,俺有个朋友在那儿干上了,一天十好几块,还有三顿酒菜伺候。你想去,过了年咱一起走,光打你的牌子,年底保你腰包满!”

老亮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说。雪在他背后落着,整个脊梁已是冰冷的一片了。

过了好久,伙计们走了,只剩下老亮和富宽。天黑下来,谁也看不清谁的脸,谁也没有说话,就这么默默地坐着。

“富宽,你知道咱木匠行里的祖宗是谁?”老亮突然问。

富宽不明白他的意思:“是鲁班,学徒的时候你就给俺说过。师傅,你?……”

老亮徐徐地讲起鲁班的故事来:“鲁班年轻的时候,上终南山求师学艺,老师傅提出一个问题考他:有两个徒弟学成了手艺。师傅给他们每人拿把斧子,大徒弟拿这把斧子挣一座金山,二徒弟拿这把斧子把名字刻在人们心中。老师傅问鲁班,你跟哪个徒弟学?鲁班说,跟二徒弟学。老师傅高兴地哈哈大笑,就把鲁班收下了,后来把什么手艺都教给他……”他只是说,像是说给富宽听,也像是自言自语。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又讲起他讲过几百遍的这个古老的故事。讲着,心境似乎平静了些。

他站起来,锁上门,又开了,不放心火,进去摸了摸。火灭了,炉壁还是热的。风雪搅动着,旋转着,怒吼着,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把小小的黄家沟填满、扫平。家家户户都掌起灯来。在这样的夜晚,那些亮光显得那么微弱而且摇动不定,却是扑不灭的。

走到街心该分手的地方,师徒俩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背着风,谁也不肯离去。

(有删改)

阅读题目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从木匠行业尊鲁班为开山鼻祖讲起,既巧妙呼应文章标题,又自然引出下文对黄家沟木匠头儿黄志亮的介绍。

B. 小说描写人物多使用方言俗语,如“熊”“亲娘顾不上热舅”等,使文章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C. 黄兴直言木料价格高、生产机器化的现实,并劝说老亮凭手艺去赚大钱,对老亮心怀集体、死守旧路的做法予以嘲讽。

D. 小说结尾描写的风雪夜中摇曳却扑不灭的亮光,一语双关,不仅指家家户户的灯火,而且指黄志亮质朴坚定的木匠人初心。

8. 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9. 在即将分开的时候,老木匠为什么再次和徒弟富宽讲起祖师爷鲁班的故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案】

7. C

8. ①点出时值寒冬腊月,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环境;
②渲染凄清萧条的氛围,与木匠铺面临倒闭的悲惨现实形成映照;
③凸显人物痛苦悲凉的心理,表现出黄志亮在面临木匠铺倒闭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9. ①告诫自己和徒弟坚守传统木匠手艺,在机器化生产面前坚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
②告诫自己和徒弟践行不求名利、但求良心的行业古训,在名利面前保持木匠人追求的初心;
③在木匠铺面临倒闭、伙计打算另谋出路时,他找到了坚持做“好木匠”的力量源泉,并希望徒弟能理解传承。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 “对老亮心怀集体、死守旧路的做法予以嘲讽”错,通过黄兴的话“黄兴接着说:‘亮叔,今儿当侄儿的劝你几句话,听由你,不听也由你。凭着你的名声,你的手艺,哪儿捧不上个金饭碗?何苦还揽这摊子烂瓷器!这年月,亲娘顾不上热舅了,还顾什么集体!咱也赚大钱去,上东北,俺有个朋友在那儿干上了,一天十好几块,还有三顿酒菜伺候。你想去,过了年咱一起走,光打你的牌子,年底保你腰包满!’”可以看出黄兴的语气中并无嘲讽之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进了腊月的门儿就下雪,纷纷扬扬不开天”,点明了时令特点,正值寒冬腊月,为下文故事发展提供了自然环境背景;

“风卷着雪从破碎了的窗棂间吹进来,落在老木匠的脊背上”描写风雪卷进窗棂间,这与前文木匠铺的描写“三间草屋,四面土墙,一地散乱的木头木屑,几条工作凳,几只工具箱……这些,便是远近闻名的黄家沟木匠铺剩下的全部财产了。二十多年,什么也没留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木匠铺濒临倒闭的凄惨景象;

“老亮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说。雪在他背后落着,整个脊梁已是冰冷的一片了”,在黄兴说明了到东北寻求活路后,紧跟着这句景物描写,写出了在木匠铺即将倒闭时,老亮内心的凄凉;

“风雪搅动着,旋转着,怒吼着,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把小小的黄家沟填满、扫平”,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雪旋转、怒吼,用环境来暗示人物内心的凄凉,也暗示木匠铺的凄惨结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第一课讲的也是鲁班的故事。他说要成个好木匠得有两条,一条是良心,一条是手艺,少了哪一条都不成”“二徒弟拿这把斧子把名字刻在人们心中。老师傅问鲁班,你跟哪个徒弟学?鲁班说,跟二徒弟学”“现时人家开木匠铺,都机器化了,锯料创平打眼儿,电钮一按就中”可知,在机器化的的今天,老木匠黄志亮再次讲起鲁班的故事,一则告诫自己不忘做好木匠的良心和手艺,二则告诫自己的徒弟不要忘记做木匠应以良心和手艺为本;“咱也赚大钱去,上东北,俺有个朋友在那儿干上了,一天十好几块,还有三顿酒菜伺候。你想去,过了年咱一起走,光打你的牌子,年底保你腰包满”,面对徒弟的动摇,他再次讲起鲁班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坚守手艺的决心,也希望徒弟们也能够传承这种做木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