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与通雅同样重要 阅读答案

  2022-11-22 16:58 

这些年,文学正在发生巨变。很多新作家、新写作类型的兴起,都在挑战我们固有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认同,尤其由网络这一新的介质所带来的写作变化,既扩大了文学的边界,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传统作家的出道与成熟,都和杂志社、批评家、文学史这三方面力量对他们的塑造紧密相关,但这种模式,对许多新一代作家,尤其是对网络作家,已然失效。他们进入大众的视野,几乎不是通过杂志社筛选或批评家阐释出来的,也不太考虑文学史写不写或如何写他们,他们更在意的是读者和作品的销量(点击率)。

以读者为主体,以创造读者所喜欢的文学世界为目的的作家作品,我们习惯称之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它带有鲜明的商业与消费主义特征,创生的也是一种新的写作与交流模式。过去我们认为,写小说、讲故事起源于闲暇,现在很可能是起源于商业;过去我们认为,写作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现在很多写作者不再沉迷于个体的孤独体验,而更多是追求共享、互动,甚至读者的回应会决定他的故事往何处走:假如有很多读者希望女主角一直活着,作者就不会让女主角死去。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说书,听众的反应会影响说书者往哪方面用力,在哪些情节上多加逗留。大家普遍认为,听众越多,读者越多,作品就越通俗。

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若说一个作家的作品很通俗、大众,多数作家会觉得是在骂他,至少是一个贬抑性评价;纯文学作家以艺术创新为追求,读者的多寡并不重要,他们相信,创新和探索本身可以引导、改造读者的艺术趣味——不断把新的艺术可能性,通过写作实践变成一个时代的艺术常识,这是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但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往往把艺术性与大众性对立起来,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这种观念同样需要反思。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忽视文学的大众认同,文学可能会失去基本的传播效应。

文学经验的书写、传递和共享,必须通过作者与读者的合作来完成,偏向任何一方,都会使文学的生态失衡。当文学的艺术趣味隔绝于普通读者,难免曲高和寡、自得其乐;可文学过度迁就读者,也会失去艺术的难度,成为逐利的庸俗之作。尽管陈平原认为,通俗小说与高雅小说的对峙,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但在之前多数文学史的论述中,通俗文学是没什么地位的这也未必公平。中国小说起源于说书,本属于通俗文学一类,今天的作家恐惧“通俗”二字实无必要。事实上,文学写作,特别是小说写作,适度强调大众和通俗的特征,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观念,并无什么不好,“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能把小说写得通俗,本身也是一种本事。

判断一部作品好还是不好,标准不在通俗与否,而是要看这部作品是否有创造性,是否能吸引人、感动人。金庸小说取的是武侠这一通俗样式,但他创新了武侠小说的故事方式、人物关系和文化空间;二月河写的是帝王小说,却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讲述了一种实证与虚构相结合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并无多少了不起的史识,可话语方式的新颖、好读,是它拥有众多读者的关键;《三体》中的人物形象饱满度或许不够,但小说的思力和格局,却非一般作家所具有的;而《斗罗大陆》奇特的想象方式、《琅琊榜》里对复仇与情义的重释,表明网络文学最具读者影响力的部分,也须有开新的一面。

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同样要有大的艺术抱负,只有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成就真正的经典。

(摘编自谢有顺《通俗与通雅同样重要》)

阅读题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随着新作家、新写作类型兴起,特别是网络带来的写作变化,传统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认同面临着新的挑战。

B. 传统作家出道与成熟,多与杂志社筛选、批评家阐释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分扯相关,而网络作家的流行与之不太相同。

C. 通俗文学带有鲜明的商业与消费主义特征,它起源于古代说书,以读者为主体,以创造读者喜欢的文学世界为目的。

D. 纯文学作家化艺术创新为时代艺术常识,来推动文学发展,但忽视大众认同,文学基本的传播效应可能都会丧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提出话题——分析论证”思路展开,论证了在文学创作中,只有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成就真正经典的观点。

B. 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写作中艺术性与大众性不应对立的观点时,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反思传统文学观念影响下的作家态度。

C. 文章选取金庸武侠小说、二月河帝王小说、《三体》和《斗罗大陆》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佐证创造性是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D. 文章由今溯古,评古论今,视野开阔,作者在阐释观念时,语言平易晓畅,句式使用灵活,透辟的说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新介质的网络,给写作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扩大了文学边界,让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B. 纯文学作家不在意读者,更追求艺术创新,希望用创新和探索引导、改造读者的艺术趣味,他们反感通俗、大众等贬义评价。

C. 适度强调大众和通俗的特征于小说写作有好处,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原因是作家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

D. 维持文学的生态平衡,不能只重作者或读者,要认识到文学经验的书写、传递和共享,必须通过作者与读者的合作来完成。

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它起源于古代说书”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说书”,第四段表述为“中国小说起源于说书,本属于通俗文学一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不是对比论证,而是道理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最大变化”错。原文是“尤其由网络这一新的介质所带来的写作变化,既扩大了文学的边界,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读者、文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可见,原文并没有说“最大变化”。

B.“纯文学作家不在意读者”“他们反感通俗、大众等贬义评价”错,曲解文意,见原文第三段“纯文学作家以艺术创新为追求,读者的多寡并不重要”“若说一个作家的作品很通俗、大众”,可见,纯文学作家不在意的是读者多寡,且通俗、大众应是就作品而言。

C.“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原因是作家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的是“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往往把艺术性与大众性对立起来,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这种观念同样需要反思”,可见,“无视文学与读者的紧张关系”是“重艺术探索而轻读者的写作思潮”的结果。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