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4-03-18 00:32 

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文本二 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道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节选自《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于忠肃集·提要》)

阅读题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B.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C.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D.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御史,中国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B. 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 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 东宫,太子居处,文中借指太子;在汉代也以太后所居东宫借指太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乐安时,于谦奉命数说朱高煦的罪行,朱高煦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B. 于谦因王振误会,被人弹劾,下狱三个月;后获释,贬官为大理寺少卿。

C. 正统十四年,也先见中原无隙可乘而想求和,于谦劝说皇帝接回太上皇。

D. 后人评价于谦的奏疏可见治国谋略,其诗歌大多遒劲,胜过一般的文士。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4分)

(2)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4分)

14. 于谦《石灰吟》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结合传记材料,概括哪些事件可以体现他在诗中所言的志向。(3分)

阅读题目

10. A

11. C【解析】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

12. C【解析】C. 原文“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顾理当速奉迎耳”,根据后文推知,是“景泰元年”八月,离太上皇(英宗)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说明也先求和、接回太上皇(英宗)是“正统十四年秋”战争之后一年的事情;B.“王振误会”是指“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导致“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D.“后人”是指编写《四库全书》的人。

13. (1)(于谦)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4分)

(2)于谦身处艰难的时局,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他的计策使国家安定,他的忠义节烈本来就已经彪炳史册。(4分)

14. ①于谦一身正气,列数朱高煦的罪状,言辞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1分)②于谦爱国卫国,厉斥主张南迁的徐珵,力主保卫国都。(1分)③于谦清正廉洁,被抄家时,家无余钱。(1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官御史。他跟随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征伐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辞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于谦)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

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于谦)被判处死罪,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误,(于谦)得到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举入侵,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郕王(朱祁钰)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景泰元年)八月,离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让太上皇回去。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太上皇,皇帝(明景帝朱祁钰)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他,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太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对于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于谦)内心很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徐珵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斥责。从此改名为有贞,曾切齿痛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太上皇再次登上皇位,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竑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都御史萧惟祯判决案件,(于谦被)判处死刑。丙戌年改元天顺,丁亥年于谦被害。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帝赐给他的蟒衣、剑器。

文本二

于谦身处艰难的时局,因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来不及顾念家事,他的计策使国家安定,他的忠义节烈本来就已经彪炳史册。而他所上陈的奏疏,明白通透,切中要害,尤其能看出他治国的谋略。至于他平日写文章不凭借押韵的语言见长,而他所写的诗歌,大多风格遒劲,意境深远,反而胜于一般的文士,(由此)也足以见出他的才华用在任何地方都很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