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秋望》诗赏析

  2022-10-31 15:15 

秋望

【明代】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译文】

一场秋霜过后,开败的芙蓉花朵随风飘卷,落往远方的沙洲。一行南飞的大雁翩然飞过,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远眺。目之所及,那个苍茫平阔、烟幕迷蒙的地方,是秋色凄凉的江南,是我怀念已久的故乡。

【注释】

远洲:远方的沙洲。

客:指诗人自己。

极目:满目;远望。

【赏析】

诗前两句从题“秋”展开。秋天到了,严霜摧逼,芙蓉凋谢,远处的小洲一片荒凉。一句话,道出了秋天萧条肃杀的景象,而把“芙蓉洲”这个为人常用的熟词拆开,嵌入动词“落”,既点出景色的败杀,又显得错落有致。

第二句写登楼,为下“望”作一衬垫。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写雁既切时序即题“秋”字,而雁是远离家乡南徙,自然地引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来,为全诗定格。

后两句切题“望”,写登楼所见。眼前大地弥漫着一片烟尘,荒凉凄迷,远处浑濛苍茫,树林已卸下了它的浓绿,失去了生机;尽力远眺,整个江南笼罩在一片凄凉的秋色之中。

绝句的结语贵在有情,有情才能够锁住一篇之意,引导人去体会篇外意、句外情。这首诗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的感情浑融囫囵地囊括起来,而秋是什么,诗人没有讲,只让大家去体会揣摩,诗的内容便变得厚实丰富起来。再仔细推敲,“秋”是什么,诗人已经用景物给了人一定的启示:他极目之处是江南,那荒烟平楚之外,那嘹唳雁飞之处,就是诗人的家乡,他秋望时所思所想是什么,“秋”对诗人意味着什么,读者又不难寻绎体会出来。

诗题是“秋望”,“佳人伤春,吉士悲秋”一直是骚人永恒的主题。秋之为气,肃杀悲凉,很容易引起人的伤感思乡,所以写秋的诗一般都以抒发怀念亲人、自伤身世为主。秋思诗又常常通过写登楼远望以达怀,写雁行秋景以达悲,如唐赵嘏的《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联,便成功地以雁飞、登楼表达自己的秋思,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高启这首诗也把二者组织入诗,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明初的诗风讲究神、意,追求质朴。高启这首诗就直接摄取眼前景色,平平铺展,浑成一气,含吐不露,不加议论而有弦外音、意外味,步武唐王维绝句风格。到明中叶后,诗家转而追崇气、势。同样是《秋望》诗,李梦阳这样表达:“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虽然诗人所处地域不同,但中心思想已从个人转至忧国,诗风也力求雄壮劲节,与高启诗格调截然不同。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音符,诗家的风格尚随国运而流转,研究文学史的人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作者】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高启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