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此之时,秦国最雄, 诸侯方弱 阅读答案

  2024-04-15 23:07 

材料一:

当此之时,秦国最雄, 诸侯方弱。苏秦结从之时, 秦人不敢窥兵于关中, 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 咸先驰之。及苏秦死后, 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 据殽、函之阻, 跨陇、蜀之饶, 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 兼诸侯, 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之诚,

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 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 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 惠不下施, 情不上达, 君臣相疑, 骨肉相疏, 化道浅薄, 纲纪坏败, 民不见义, 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 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孔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 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 自上为之, 何以率下?秦之败也, 不亦宜乎?

(选自《战国策·刘向书录》, 有删改)

材料二: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 三秦之地可全而有。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者, 岂勇力智慧不足哉? 形不利、势不便也。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 其民未附。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忽民以待其弊, 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 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 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 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是以三主失道, 而忠臣不谏, 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 奸不上闻, 岂不悲哉!

(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 》, 有删改)

阅读题目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自缪公以来A至于B秦王二十余C君D常为诸侯E雄F此G岂世贤哉H势居然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蚕食,喻逐步侵占,“蚕”和《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B.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骨肉”词义相同。

C. 天子,古时认为君权神授, 称帝王为天子。从材料看, 这里的“天子”指秦始皇。

D. 因,此处指沿袭, 承袭,与材料一“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中的“因”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刘向认为,始皇能兼并天下, 一方面是利用了秦国地理优势,另一方面也和前代国君的功业、谋士的智慧有关。

B. 刘向引用孔子的观点, 阐述了用刑罚和用礼教两种治民之道的不同结果, 肯定了德教和礼教对于化民的重要性。

C. 贾谊认为,子婴只要有一般君主的才能, 仅仅得到中等的辅助者,凭借秦国险要的地势, 三秦之地是可以保有的。

D. 贾谊认为, 六国诸侯如果能采用保持国内安定、休养生息的爱民政策, 就可以趁着秦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遂燔烧诗书, 坑杀儒士, 上小尧舜, 下邈三王。

(2) 始皇足己而不问, 遂过而不变。

14. 材料二中,导致子婴“孤立无亲, 危弱无辅”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 分)

阅读题目

10. DFH

11. C 12. D

13.(1) 于是焚烧书籍, 活埋读书人, 往前小看尧舜, 往后轻视三王。

(2) 秦始皇自满, 不听取群臣的意见, 于是坚持错误不去改变。

14.自身才能平庸;前二主暴政埋下祸根;秦俗导致忠臣不敢谏, 智士不愿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