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 阅读答案

  2024-04-15 16:07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那时我们是专门请一位先生在祠堂里讲《了凡纲鉴》,为得拣到这菜园来割菜,因而结识了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阿三。一天老程家的捏着香纸走我们的面前过去,不一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先生!替我看看这签。”我们围着念菩萨的绝句,问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对我们诉一大串,我们才知道她的阿三头上本来还有两个姑娘,而现在只要让她有这一个,不再三朝两病的就好了。

流水潺潺,爸爸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而妈妈也沿坝走来,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餐饭。

老程由街转头,茅屋顶上正在冒烟,叱咤一声,躲在园里吃菜的猪飞奔的跑,——三姑娘也就出来了,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留到端午扎艾蒿,别糟蹋了!”妈妈这样答应着,随即把酒壶伸到灶孔烫。三姑娘到房里去了一会又出来,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

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就在平常,穿的衣服也都是青蓝大布,现在不过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的罢了。独有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然而一回也没有看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

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

“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显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一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现在站在坝上,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这时节难为的是妈妈了,皱着眉头不转眼的望,而三姑娘老不抬头!待到点燃了案上的灯,才知道已经走进了茅屋,这期间的时刻竟是在梦中过去了。

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以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妈妈正在做嫂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欢喜赶热闹,那 情境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然而对于三姑娘的仿佛亲临一般的高兴,只是无意的吐出来几声“是”。三姑娘实在是站起来了,一二三四的点着把数,然后又一把把的摆在菜篮,以便于明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

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的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

三姑娘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这时青椒出世还不久,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鲜青椒煮鲜鱼,是再好吃没有的。三姑娘在用秤称,我们都高兴的了不得,有的说买鲫鱼,有的说鲫鱼还不及鳊鱼。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妈妈在家里等吃饭。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

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1924年 10月

(节选自 1925年 2月 16日《语丝》杂志第 14期)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听先生讲《了凡纲鉴》,却能够到菜园割菜,结识老程一家人,为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B.老程在作品中出场不多,但是他对女儿的疼爱,依然深深的留在了女儿的记忆和情感中。

C.三姑娘深得父母的宠爱,在家境艰难中又很懂得体谅家人,是一个聪明伶俐而又乖巧的女儿。

D.竹林郁郁葱葱,竹林中有喧闹的鸟叫声,但在忧伤的人听来,反而增加了心中的静寂。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三姑娘穿的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暗示了人物的纯净美好,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是竹林,竹林既是人物的活动空间,又促成了小说淡淡的氛围。

C.小说就像一则三姑娘的传记,但只是选择了三姑娘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就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和风貌。

D.我国的许多小说因为别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比如鲁迅沈从文等,在质朴中透出乡土气息,这篇小说就具有这个特征。

8.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是怎样讲述三姑娘的故事的。(4分)

9.废名在回忆自己的小说创作时曾经说:“就表现的手法说,我分明地受到了中国诗词的影响。”请结合文本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6 分)

阅读题目

6.D

7.A

8.(每点 1 分,共 4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①采用灵活的叙事视角。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三姑娘,但在开头结尾却又采用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显得含蓄而韵味悠远。

②通过简洁的对话。比如小说写卖菜一节,对话简洁,却写出了三姑娘的伶牙俐齿,但是却可爱善良的性格。

③利用竹林和周围的人多方衬托。例如母女俩一起回忆起从前上街看灯的热闹,都是用了淡淡的语气,让人能够体会到人物心中的哀伤

9.(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①语言简洁含蓄。作品并不直接多言苦难,但是如“妈妈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餐饭”却透露出家境的艰难。又如写父亲去世带来的忧伤,用“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进行暗示。

②整体讲究意境。小说讲究情和境的结合,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营造氛围,并不看重情节的离奇跌宕。

③写人物讲究传神。写人物不讲究浓墨重彩,描写注重传神,比如写三姑娘的竹布单衣,显示出人物的淡雅,神态描写也讲究情趣。

④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限度。废名的小说具有冲淡平和的特征,比如写父亲的离世,以及由于父亲离世带来的忧伤,都并不采用浓烈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