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舒 阅读答案

  2024-02-05 23:57 

阿 舒

茹志鹃

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 庄稼还是“苗”的时候,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 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 有点辛苦, 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 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

“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 看看, 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 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

“苦不苦? 苦的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 的。

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

“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 眼睛睁得大大的, 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 急。“唉! 不懂人事不知愁啊! ”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

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 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 奇妙的年龄。

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

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 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

“是伯伯! ”阿舒眼睛尖。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 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 大的快慰。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

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

“伯伯,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 ”

“比赛?我跟谁比赛? ……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 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①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 老支书在说话:

“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 故! ”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 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 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 ”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 得像条虫。”

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

“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 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 ”

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 粮食。”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 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 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 上。

“……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 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② 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 咬下来了。

“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 蝶结, 绿色的绸丝, 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

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

“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 我懂了。”

“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 一天 快要结束了。 ③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多少棉 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 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 “我懂了”。我发现“十七” 这个年龄, 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身, 忽听窗外有人说话:

“一层河泥,一层这玩意,倒是肥的呀。”

我推门一看,是老支书和阿舒娘朝外站在窗边议论,前面,那条河边上,阿舒带着她那 个小组的全体成员——五个姑娘,正在河边捞菱藤。

“她们在玩什么呀!”我问阿舒娘,阿舒娘不以为然地说:“在积肥呀!”我忍住笑, 出来拉了阿舒娘朝河边走去, 一边朝阿舒叫道:“阿舒, 你们在干什么呀! ”

“④我们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呢! ”阿舒嚷道。姑娘们都是裤脚卷到大腿上,手里一式拿

着两根长竹竿,嘻嘻哈哈地用竹竿夹住那些菱藤,真像下面似的,把藤绞在竹竿上,然后拖 上岸来。阿舒娘一看她们这半身的泥水, 不禁又笑着感叹道:

“唉!阿舒,你真是……”阿舒娘说到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下面那句“不懂人事不 知愁”竟破例留在喉咙里面。

河边,菱藤已堆成了几个小山。几个幼儿园的孩子乐极了,在旁边转来转去,忙着采藤 上的残菱。

“开心吧? ”我问那些围兜袋里塞满了菱的小孩子。

“开心,”阿舒大声回答道,“这才真叫开心呢, 你看! ”阿舒朝岸上指了指。

那头岸上,竖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写着她们积肥的指标数和已完成数,上面总的题额 是极大极醒目的四个大字:“努力! 争取!”

努力什么,争取什么,没有写出,可是我明白,她们要争取的,绝对不仅仅是完成积肥 的指标。

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新的一天里,生活继续着,比赛继续着,看谁活得 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赛的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许多十七岁的青年,当中有一个人 的名字,就叫阿舒。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阅读题目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 植物冒出新芽, 烘托出当时蓬勃向 上的时代氛围。

B .文中强调“十七岁”奇妙且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既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又是一个 自认为成熟的年龄。

C .从把“不懂人事不知愁”的话挂在嘴边,到“破例留在喉咙里面”, 阿舒娘的变化, 侧面表现出阿舒的成长。

D .黑板上的四个大字“努力! 争取!”不仅表达了阿舒她们完成指标的决心,更展现了 她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句子①借老支书映在稻子上的巨大身影凸显他形象的高大,赞美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B .句子②通过“挺坐”“捏”“咬”等动作描写表明阿舒听到老支书话后变得迷茫。

C .句子③通过一连串排比句增强了抒情意味, 将阿舒的成长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

D .句子④中阿舒用“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做比喻,让人感受到她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

8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阿舒的成长历程。(4 分)

9 .茹志鹃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一文中强调, 小说创作要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再现优 美的典型。请谈谈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 (6 分)

阅读题目

6.B

7.B

8.①一开始,阿舒只想听“有趣”的故事,表明了阿舒的单纯、天真,不懂人事;②后来,在稻田边老支书的话对阿舒有所触动,阿舒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③公社开会,阿舒由老支书的话领悟到人生应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④最后,阿舒带领小组成员投入到积肥劳动中,并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用行动表明青年人投入到生产建设中的决心和意义。(共4分。每点1分)

9.①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②以小见大,通过“这一个”凸显了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精神风貌。(共6分。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