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难点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2017-04-24 14:48 

v  免疫术语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v  超敏反应的分型

  • Ⅰ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 Ⅱ型超敏反应(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体液免疫介导
  •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变态反应)
  •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细胞免疫介导

v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常见疾病。

  • Ⅰ型超敏反应

特点

  •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 发生快、消退亦快;
  •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变应原:(知道)

  • 药物或化学物质性变应原:如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
  • 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及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
  • 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或部分肽类物质。
  • 某些酶类物质,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枯草菌溶素。

发生机制

初次接触变应原      (刺激)机体      (产生)IgE→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靶细胞(致敏肥大细胞和致敏嗜碱性粒细胞)

再次接触变应原→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交联→脱颗粒和释放介质→储备的介质(组胺、激肽酶原、激肽原、缓激肽),新形成的介质(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临床常见疾病

  • 全身过敏性反应
  1. 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普鲁卡因
  2. 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
  • 全身过敏性反应
  1.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2. 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3. 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 Ⅱ型超敏反应

定义

       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靶细胞:(知道)

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

靶细胞表面的抗原

  • 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HLA抗原)
  • 外源性抗原;
  • 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的共同抗原;
  • 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
  • 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发生机制

       细胞表面固有抗原或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半抗原与IgG或IgM结合后导致:

  • 激活补体,溶解细胞;
  • 通过调理、免疫黏附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作用
  • 通过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
  • 通过刺激或阻断作用导致靶细胞功能改变(书上无)

临床常见疾病

  • 输血反应:多见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 新生儿溶血反应:Rh-母亲生育Rh+胎儿(通常为二胎)或ABO血型不符。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感染或药物引起
  •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等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 其他(机制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重症肌无力
  • Ⅲ型超敏反应

定义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IC)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IC沉积的条件:(知道)

  • IC的大小、IC的量过大或持续存在、Ag或Ab的理化特点(结合价、亲和力等)
  • 机体清除IC能力降低(补体、补体受体或FcgR、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或缺陷)
  •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高压及涡流(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膜)→容易沉积

              发生机制:(见后)

  •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
  •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

临床常见疾病

  •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 Arthus反应:实验性局部Ⅲ型超敏反应
  2. 类Arthus反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过敏性肺泡炎
  •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介导物 IgE IgG、IgM IgG、IgM、IgA Th1、CTL Th2
抗原 可溶性 细胞性 可溶性 可溶性/细胞性 可溶性
效应机制 变应原与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并交联,使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使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腺体分泌增加 抗体与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和ADCC破坏细胞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组织,通过活化补体、中性粒细胞集聚和活化血小板导致炎症性组织损伤 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活化CTL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局部组织损伤;CTL也可直接识别和杀伤靶细胞 Th2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趋化和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细胞毒性因子和炎性介质,致组织炎性损伤
临床常见病 药物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症
湿疹等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等
类Arthus反应
血清病
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接触性皮炎
结核性损伤
慢性哮喘
慢性变应性鼻炎


  • Ⅳ型超敏反应

定义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24~72h出现,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

效应T细胞:主要是CD4+Th1和CD8+CTL。

发生机制: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