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退兵 阅读答案

  2021-12-21 22:54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前情介绍】《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朱先生的精彩事迹,不胜枚举。白嘉轩种着十亩罂粟,为了多赚钱,将罂粟卖到药铺,三年时间成了富裕户,村里人都纷纷效仿。这个时候,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看得透彻——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干。他亲自拉牛、带犁将白家的罂粟地犁掉!……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诵。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阅读题目

10.简要分析第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1.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分)

12.朱先生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封建社会末世的知识分子形象,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6分)

13.小说标题为“朱先生退兵”,但是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又只字不提,作者这样着墨有何深意?结合小说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0.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兵临城下,百姓遭殃,亟待救援;引出主角朱先生为退兵而出场,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侧面烘托出朱先生的威望之大、责任之重。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11.神态描写,“热泪涌流”,朱先生饱含悲悯之心,泪为天下苍生而流;动作描写“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表现朱先生为了不让关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毅然决然到清廷营帐退兵,勇敢从容的性格特征;用白描的手法,语言简洁干练,线条明晰,言简意真;与上文张总督吟诵古诗送行形成对比: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是被迫的应景之吟诵,而朱先生是发自肺腑,借唐王朝穷兵黩武,人民悲惨的诗歌喻指当时现状,是真情之咏叹。(1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12.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身份,如朱先生的语言儒雅、文言化、书面化,非常符合他作为一名“只读圣贤书”的“儒子”身份;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个性,如“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表明他作为读书人闲适宁静的性格和超俗不羁的精神;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如朱先生帮助张总督达成了退兵目的,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显示了朱先生的不畏权贵的人格和威望;营造紧张的环境气氛侧面烘托人物。(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13.从情节来看,对朱先生退兵情节只字不提,使节选文章情节更紧凑、完整,引人入胜;

从人物来看,小说重在塑造朱先生为民请命、敢于担当的精神,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人物形象;从读者效果来看,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1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