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老山界 阅读答案

  2024-04-15 15:09 

英雄老山界

张雄文

细如丝,飘洒不止,山间的苍翠肆意奔淌。

我惊异于这座大山的险峭、雄阔与深沉。山名舜皇山,传说因上古时代舜帝南巡曾驻跸而得名,处五岭之一越城岭的腹心之地。不过,我更喜欢当地人的称谓——老山界。湿漉漉的湘桂古道隐在枫香、沉水樟、铁杉、红豆杉与翠竹等挨挤的林木深处,裹着杂草与青苔,依偎一条叮咚作响的溪涧,向高处幽碧间蜿蜒而展。

淅沥的春雨里,我撑一柄雨伞,沿古道向峰顶登攀。两侧峭壁嶙峋,爬满古藤,茎干大者竟粗硕如手臂,山外绝难看到。一处浓密藤蔓上,开满雪白的茶蘼花,在细雨中更显风致。我素来喜爱此花,想起了宋人“一年春事到荼蘼,香雪纷纷又扑衣”的句子,忙拿出手机拍了又拍。

溪涧跌跌宕宕,一路相随,像乡间来了客人跟着看热闹的邻家孩子。偶尔,我蹲下身来,将双手探入溪间,掬一捧纯净甘美的山泉入口。溪涧两岸,还长满野茶树,一丛丛、一簇簇。茶树嫩芽羞羞答答,冒出了尖头。我好奇地拈一片嫩芽咀嚼,先是苦涩,继而甜意漫涌,满口余香。同行者说,这种野生茶遍布老山界全山,有近15200亩,我不免咂舌而叹。

古道伸入一段巉岩,一阵浓雾涌过的瞬间,英气隐隐逼来。我蓦然似乎又听到了另一种脚步声,激越、铿锵而急促,甚至伴有凄厉的军号声。正是这种当年响彻峰峦间、改变了民族命运的声音,将我引到了这座大山的深处。

1934年11月下旬,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桂北湘水虽不如下游宏阔,却浊浪翻涌。一封封十万火急的电报在云霄飞驰,实施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一路疾行,奔赴江边。湘江是国民党军处心积虑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近30万兵力已如巨兽张着血盆大口。

“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上级的电令铿锵而悲壮。8万多红军官兵拼死向前,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了铁桶般的围堵,但许多人永远躺在了冰冷的湘江水底……几天前,在老山界另一边的桂北全州湘江战役旧址,我远眺湘水,心情沉重,久久徘徊,似乎还能闻到刺鼻的硝烟,听到冲锋的呐喊。

跨过被鲜血染红的湘江,中央红军的铁流分多路继续倔强挺进。军委第一纵队、军委第二纵队与红五、红八、红九军团再次摆脱围堵、纠缠,突入新宁境内,准备沿湘桂古道翻越老山界,这就是陆定一在《老山界》中说的“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因为中学时代的这篇课文,我脑海中刻住了陆定一和老山界。此次终于置身老山界的密林中,我便有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雨丝还在飘洒,古道随陡峻山势向上延伸,越发难走,雾气也越发蒸腾、弥漫,渐渐遮隐了远处的苍翠。此刻并非星光璀璨的夜晚,我也只能想象当年红军官兵眼中的奇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古道边,竹林渐渐丰茂起来,林下长满结实的春笋。这大概是当年红军官兵手中火把的来源之一了。我扯了根小笋,细细端详,眼里淌着敬意:它们的先祖,也曾为一个崭新中国的诞生燃烧出火光。

大山深处的巉岩与密林虽暂时给了红军官兵以庇护,没了湘江上嗜血的枪弹与炮火,走起来却也十分不易。从江西苏区出发,已长征两个月,官兵无一日不急行,无一日不激战,身心疲惫到了极限:“红星”纵队与“红章”纵队的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除了行军,还得来来回回照顾他们;老山界陡峻异常.峭壁上的古道有时几乎是90度的石梯,仅一尺多宽,旁边即是悬崖,“有几匹马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一个就地宿营的命令传下来,官兵只得在尺把宽、凹凸不平的路面上睡觉,身子被石头硌得生疼;每人仅有一条薄毯,山里深秋的夜晚寒冷刺骨不说,稍不留神还会滚落悬崖;国民党军并未甘心放弃.一路紧咬.后卫的红五、红八军团还必须边行军边阻击……

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而言,红军官兵山间所遇的每一种艰辛都难以想象。仅仅在古道上攀爬了几里,空着手的我便歇了好几回,若无山间漫涌的英雄气激励,我或许早已趴下了。

确如曾是这支铁流中一员的萧华将军所言:“红军都是钢铁汉。”凭着对信仰的执着与对未来的信念,他们终于咬着牙关翻越这座大山,抵达广西资源县的油榨坪,迎来了绝处逢生的曙光。

陆定一登上老山界极顶时,曾豪迈地想:“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这个愿望后来实现了。我到峰顶一处平地时,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块巨石,上书“老山界”三个遒劲大字,旁边还以端肃小楷镂刻着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久久摩挲巨石上的文字,似乎感受到了那段沉重历史的心跳。

雨渐渐停歇,天空云开雾散,眼前依旧是沉郁而凝重的苍翠。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的跨时代承继,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有了这种英雄气,老山界的明天必将如正升腾的霞光一样更加绚烂。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交代了老山界称谓的由来,用作者“喜欢当地人的这种称谓”引入到对“喜欢”原因的述说,从而构成文章的主体。

B.作者写到峭壁上风致的茶蘼花,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与浪漫情怀,凸显散文特征,同时也赋予其革命精神的深意。

C.湘江战役中“许多人永远躺在了冰冷的湘江水底”,文章通过惨烈的战况来衬托老山界在革命战争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D.老山界下村民充分保护并利用自然资源,彻底改变了革命老区的贫困面貌,赓续革命血脉,让老山界的英雄气发扬光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交代老山界的历史渊源,直接表明自己的感情取向,为下文述写在此发生的故事做好铺垫,有利于行文的展开。

B.“将我引到了这座大山的深处”中,“深处”一词意蕴丰富,既表明作者在移步换景,更是为了追溯老山界的光辉历史。

C.文章提到学生时代学习的陆定一的文章《老山界》,并多次引用其部分内容,是为了表现优秀作品恒久的魅力。

D.文中多次出现“英雄气”一词,该词具有贯穿全文的作用,涵盖了舜帝南巡到老山界当代乡民摆脱贫困的决心和智慧。

8.文中说“我便有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作者为什么有这种心理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

9.本文与陆定一的《老山界》同样是述写老山界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题目

6. D

【解析】“充分保护并利用自然资源”错误,文章并没有信息表明对老山界的自然资源“保护”。

7. C

【解析】 作者写作本篇文章不是为了突出陆定一的(《老山界》的艺术成就,而是为了追溯红色的革命历史,赓续革命血脉。

8. ①因为亲临陆定一文章中的“老山界”;

②因为舜帝曾为百姓而驻跸于此;

③因为老山界险峻幽深的自然景致;因为老山界承载了赓续的革命精神。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果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我便有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这句话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此处的“故知”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老山界”这座山,这是我军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也是革命发生转折点的地方,这种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这座山又名舜皇山,因舜帝南巡而得名,舜帝为民的可贵品质表现出了优秀的民族传统。从文中对老山界自然风景的描写,尤其是茶蘼花、竹笋等景物,深受作者喜爱,触动了作者的内心。正是因为上述因素,作者便有了“亲切感”。

9. ①陆定一的文章是记叙文,直接描写革命战士翻越老山界过程;本文是游记散文,主要援引与老山界相关的历史来表达主题。

②陆定一的文章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本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布局方式,勾连相关史实。

③陆定一的文章重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本文多为作者概括性的语言,赞美革命军队的群像及其品质。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异同。

从体裁上来说,陆定一的文章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本文则是类似于游记的散文,两篇文章的文体特征明显不同。

从行文顺序来说,陆定一的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并行的模式,这篇文章主要是移步换景,每到一处勾连于该处相关联的历史事实。

从表达主题的方式来看,陆定一是对事件进行直接记叙,用人物自身的言行来表现其人物形象、凸显主题,这篇文章对历史事实多为概括性的,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对革命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