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骨骼 阅读答案

  2024-03-20 15:28 

昆明的骨骼

胡性能

云贵高原,山中的平地被称为坝子,而昆明就落户在云南面积第二大的坝子里。高山之坝,群山共同抬起的山中平地,土地肥沃,是离天空最近的粮仓。这个坝子河道纵横,像浓缩版的江南水乡。除了穿城而过的盘龙江外,还有二十多条河流带着从天空接纳的雨水,注入滇池,形成大自然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潘家湾、董家湾、螺蛳湾,从这座城市留下的一些地名中,隐约还能看到滇池曾经留下过的水痕迹。

可以说,千百年来,至柔之水浸孕了昆明的每一个角落,也塑造着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性格。再加上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这座城市阳光灿烂,气温宜人,昆明人的性格也因此多了几分温润和柔情。但这只是昆明人性格容易被人注意到的一面。其实,昆明人也因为长久生活在阳光下,就会有不堪阴霾长久笼罩产生的愤懑、决绝与反抗。每年的夏末秋初,昆明会有一个延续二三十天的雨季,那时的昆明人会因秋雨的缠绵变得沉默和若有所思。他们渴望雨季过去,期盼久违的阳光再次君临。

所以,真正了解昆明的人会发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虽然包容、隐忍,但他们绝不是软弱和退缩,他们只是骨头深裹在肉里,不到万不得已,你触摸不到它的硬度。可当有人触及到昆明人的原则和底线,一向柔软的他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并且不妥协、不畏惧,成为令人意外的孤勇者。

元末明初,朱元璋派沐英率领明军入滇。平定云南之后,留下来主政的沐英,常在河道中清洗自己的战马,这条河便被昆明人称为洗马河。翠湖以西,洗马河以北,是一片宽阔肥沃的土地。戎马一生的沐英,仿效西汉大将周亚夫屯兵种柳,在这块土地上设置兵营,操练部队,人们称之为“柳营”,开启了昆明讲武练兵的.历史。“柳营初试马,虎帐夜谈兵。”祖先已然远去,昆明人继承了先辈强悍的基因,血管里“回荡着马蹄的声音”,性格中有着不为人知的铁血一面。一个人,只有柔软的肉身是支撑不起来的,它还需要坚硬的骨骼。小到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因甲午海战失败,决心重整军备,云南便于过去“柳营”的所在地,设立了陆军武备学堂。八年后,为轮训在职军官,清政府要求“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时任云南总督的锡良,便将武备学堂改办为“云南陆军讲武堂”。那个时候,包括创办者本身,都没有意识到,这座建于翠湖西岸的讲武堂,会在未来深深介入中国的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走向。

今天来昆明观光的人,只要到了翠湖,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个绕不开的去处。黄颜色的墙体、石砌的墙角、木质的楼梯与楼板,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置身其间,你会隐约听到回荡着的兵戈之声。如今的讲武堂旧址虽然在四周高耸的现代建筑中显得低矮,但这座云南最大的“走马转角楼”仍旧透出一股不凡的气息,它是昆明这座城市在精神上的地标建筑,它的历史,它创造的功绩,曾让二十世纪的云南容光焕发。

四十年前我到昆明读书,安顿好后的第二天,立即去了翠湖边的讲武堂。那是深秋季节,我来到外祖父五十年前读书的讲武堂,站在游人稀少的院中空地,我想象他当初在这儿就读时住的房间,想象他们当时的操练,想象无数热血男儿青春与热血激荡的场面。外祖父告诉我,当时教他们刺枪术的,是来自山西的教官,功夫了得。外祖父也许是得到了他的真传,因此在谈到与敌人拼刺刀时的体验,这个讲武堂的学员说得云淡风轻。

抗战期间,以讲武堂毕业生为骨中的滇军转战山东、江苏、湖北等近十个省区,参女加了包括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在内的二十来次重大战役,死伤无数。听听滇军六十军的军歌吧:“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崇山峻岭,开到了抗敌的战场。兄弟们,用血肉争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

离昆明百里之遥的云南江川烈士陵园内,有一座墓,其碑文上刻有“抗日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之墓”字样。这是一个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抗日名将,曾与朱德为同学,参加过讲武堂存续期间的一切战争。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秋天,作为军长的唐淮源率第三军进入山西中条山。第二年,他的母亲在离昆明百里之遥的云南江川病逝,回家为母亲奔丧的唐淮源重返部队时说:“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1941年,中条山战役爆发,战斗极为惨烈,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第三军从军长到士兵无一人后退,无一人投降,几乎全军战死。

今天,讲武堂中心操场的东北角,还摆放着一门古老的火炮,铁铸的炮管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光芒,它应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看上去沉默、威严,仿佛一位对往事沉思的勇者。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百年缩影,是昆明这座春光永驻的城市硬朗的一面。正是因为有了讲武堂,昆明这座城市才有了柔软中的硬度,包容中的坚持,平和中的刚毅,有了支撑这座城市精神的坚硬骨骼。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明的至柔之水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让昆明人的性格之中多了几分温润和柔情。

B.作为云南最大的“走马转角楼”,今天的讲武堂在高楼环立下依旧显得气度非凡。

C.外祖父回忆自己当年对阵杀敌情景时,云淡风轻的叙述中折射出往昔的青春热血。

D.作者对讲武堂的相关描述,意在追溯个人的家世并深情赞美这座城市的铮铮铁骨。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将“昆明的骨骼”作为文章的核心立意,以此把不同时代的事件串联,使得行文脉络清晰而流畅,颇具艺术匠心。

B.本文刻画人物时虽着墨不多但无不生动传神,如对滇军将领唐淮源的描写,融语言、动作、神态于一体,尽显其英雄特征。

C.本文结尾用古老的火炮来象征讲武堂的百年沧桑巨变,以“硬朗”总结概括昆明的精神特质,点明文章主旨并呼应标题。

D.本文的语言简洁凝练、明白晓畅而不失生动形象,如“阳光再次君临”“骨头深裹在肉里”等语句修辞精当、富有表达张力。

8:文中四、五两段在叙述昆明讲武练兵的史事时,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思考。请结合作品加以14分析。(4分)

9.文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阅读题目

6.(3分)D(“意在追溯个人的家世”错误,作者想象回忆外祖父在讲武堂的学习经历和抗战事迹,是为了突出昆明的城市精神。

7.(3分)B(“融语言、动作、神态于一体”错误,可中并无神态描写。)

8.(4分)①作者认为明代将领沐英在昆明设置的“柳营”,让尚武的强悍基因延续至今,为昆明人温和性格中注入一份血性,这是个人不可或缺的“坚硬的骨骼”。②作者认为甲午海战失败后开创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历史和命运走向,凸显了拥有“坚硬的骨骼”的重要意义。(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9.(6分)①引用历史资料,揭示昆明人铁血性格和昆明城市精神的来源,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描述昆明现状,展示昆明城市精神坚硬骨骼的现实意义,深化作品的主旨。③历史和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限制,行文灵活多变,凸显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