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捞鱼 阅读答案

  2024-02-23 23:17 

黄河捞鱼

金光

黄河大坝每年7月泄一次洪,以排除库区所积聚的泥沙。泄洪的场面十分壮观,闸门一开,库里的水就带着浑浊的泥沙顺着泄流孔喷薄而出,在洞口扬起近百米高的水浪,远远望去像一柱腾起的云烟。

大坝泄洪冲走了泥沙,也冲走了库区里生长了一年的各种鱼类,它们身不由己地被巨大的引力吸进泄流孔,再通过水流冲向空中,继而重新落入河道。大半的鱼不是被冲击力击昏就是被泥沙呛昏,落到河道后就完全失去活动能力,随波逐流一段时间,慢慢地被帶到河边浮沉着,多数因经不起折腾而死亡。

于是每当大坝泄洪的时候,人们会形成一支捞鱼大军,拿着自制的鱼捞子,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车到大坝下游捞鱼。他们赤膊上阵,站在河岸上用捞子不住地在滚滚河水中探捞。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捞几百斤大鱼,拿到集市出售。然而,捞鱼是危险的。黄河岸边的石头经过泥沙浸泡,变得又光又滑,捞鱼者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水里,沉没在滔滔黄水之中。每年泄洪期,总会有人葬身黄河。

余振东就住在黄河南岸的东坡村,前两年也曾去捞过鱼,但觉得太危险便不再参与了。他说,就算捞上几百斤鱼卖上千儿八百的,万一把命搭上了,总是不划算。但别人不算这笔账,依然兴致勃勃地扛着捞子去捞鱼,依然有因追鱼而被河水吞没的悲剧发生。去年夏天他在河边锄油葵时,就曾救过一个人,但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人被水冲走了。

今年的大坝泄洪还像往常一样,提前一周对外通知,政府再三强调不准人们私自到下游捞鱼,还安排了社区干部到几个主要路口值班,阻挡那些不听话的人。但是,泄洪的第一天似乎就放蜂了,许多人半夜起来打着手电灯往河道跑,与社区人 员打起了“游击”。想起去年教人的情景,这天一大早,余振东就站在他家田边不住地劝说,可没人听他的话。他只好摇摇头,无奈地钻进油葵田里除杂草。

这时,他听见有孩子的声音:“爸爸你走慢点儿。”余振东心里一紧,透过面前的葵花,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也许是没有走过鹅卵石的河滩,一颠一颠儿地歪着身子。

他赶紧出了地,对大人说:“大哥,捞鱼太危险了,你咋把孩子也带到这儿?”

那人不以为然地看了他一眼:“没事。”

“咋会没事呢,你们真不知道害怕。”

“我们不下水,就在岸上捞。”

“那万一有个闪失呢,你们还是回去吧。”

那人只对他笑了一下,转身拉着孩子继续往河边走去。

余振东也跟了过去,盯着孩子不说话。

一条鲤鱼翻着白色的肚皮向河边漂来,孩子看见了,喊大人快捞,大人把鱼捞子一甩,罩住了。孩子高兴地接了鱼,放进了编织袋里。

余振东望着远处滚滚的河水,又看着全神贯注捞鱼的一对父子,心想:万一他们真滑进水里咋办?于是他飞快往家跑,拆了院边瓜棚上的长竹竿扛到河边。那捞鱼人笑话他:“竹竿不绑网子咋能捞住鱼?”余振东绷着脸不说话,找了个石头平面坐了下来。

河边,有喊声,有笑声,还有浪漫的歌声。有捞满了一袋鱼离开的,也有拿着空袋子刚来的,谁也不在意坐在石头上的余振东。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高声喊道:“快看,一条大的!”

河道里,一条足有五六十斤重的大鲤鱼横着身子从上游漂了过来,岸边的人都举起捞子,等到大鱼漂到跟前狠劲甩去。但大鲤鱼忽然一翻身,又沉到水里,继续往下漂,人们甩下去的捞子都落了空。

那位父亲有点儿不甘心,举着捞子沿河边追去,儿子也跟着往前跑。不料,大人脚下一滑,扑通一声跌进了河里,他虽猛力挣扎,可水里的石头太光滑,不但没有爬到岸上,反而往深水里漂去。

“爸爸,爸爸——”儿子撕心裂肺地叫着,不顾一切地在河边追。

余振东霍地站了起来,提起竹竿追了上去。他先用竹竿把孩子拨到安全的地方,又将竹竿伸到河里,顶住挣扎的落水者。那人摸着竹竿后,拼命地抓着,余振东顺着水劲儿,慢慢地往岸边拖动。几个回过神来的捞鱼人也跑过来帮忙,终于将落水的人捞上了岸。

那人浑身泥巴,先是瘫睡在那儿,不一会儿吐了几口黄水,抬身坐起,抱着大哭的儿子一言不发。良久,他踉跄着站起身,拉着儿子向余振东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河岸。

起初,余振东也瘫坐在那儿,看见那对父子走远了,才提着竹竿又回到那块平面石头上,死死地盯着河边的捞鱼人。

他打算这几天不干农活儿了,就在这儿坐着。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岸边的石头经过泥沙浸泡,变得又光又滑”的描写,为后文写父子捞鱼遇险埋下了伏笔。

B.小说多次写到“竹竿”,既写了余振东拆竹竿,又写了他用竹竿救人,这一物象推动了情节发展。

C.“他踉跄着站起身,拉着儿子向余振东深深鞠了个躬”一句体现了被救者对余振东的感激之情。

D.“他打算这几天不干农活儿了,就在这儿坐着”,是因其救人时耗费了大量体力,需要休养身体。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泄洪的第一天许多人半夜往河道跑,与社区人员打“游击”,这一场景表现出人们对黄河捞鱼的热情之高。

B.河边人们的喧闹和余振东独自坐在石头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凸现了人们的冷漠和余振东的崇高。

C.小说语言简约洗练,对话用日常口语和地方语言,读来亲切自然,并且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形象。

D.小说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展现了余振东内心想法的转变,全方位讲述了他救人的故事。

8.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一、二段对黄河泄洪场面描写的作用。(4 分)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余振东这一人物形象。(6 分)

阅读题目

6.D(“是因其救人时耗费了大量体力,需要休养身体”错,从全文可知,余振东乐于助人,他是担心还会有捞鱼的人遇险,需要及时实施救援)

7.B(“凸现人们的冷漠”错误,解读过度)

8.①描写黄河大坝泄洪的场面,渲染了黄河泄洪时壮观、热闹的氛围,暗示捕鱼的危险。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引出下文。③壮观的环境描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

9.①理智,懂得取舍。他前两年也曾去捞过鱼,但觉得太危险便不再参与了。他认为为小利而冒险不划算。

②热心肠,助人为乐。他为了救人,抛下自己的农活。

③执着,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面对执意去捞鱼的父子俩,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依旧采取措施,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④沉着镇定。男子落河,情况危急,余振东救人,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