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4-02-16 23:30 

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罗告其罪,矫称敕以取其妻,前后罗织诛人,不可胜计。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自言才比石勒。监察御史李昭德素恶俊臣,又尝庭辱秋官侍郎皇甫文备,二人共诬昭德谋反,下狱。

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之。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贪暴,国之元恶,不去之,必动摇朝廷。”太后游苑中,吉顼执辔,太后问以外事,对曰:“外人唯怪来俊臣奏不下。”太后曰:“俊臣有功于国,朕方思之。”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既而果反,今止为成州司马。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丁卯,昭德、俊臣同弃市,时人无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太后知天下恶之,乃下制数其罪恶,且曰:“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士民皆相贺于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

俊臣以告綦连耀功,赏奴婢十人。俊臣阅司农婢,无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欲得以为赏口,乃使人诬告斛瑟罗反。诸酋长诣阙割耳剺面讼冤者数十人。会俊臣诛,乃得免。

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铨数百人。俊臣败,侍郎皆自首。太后责之,对曰:“臣负陛下,死罪!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灭族。”太后乃赦之。

上林令侯敏素谄事俊臣,其妻董氏谏之曰:“俊臣国贼,指日将败,君宜远之。”敏从之。俊臣怒,出为武龙令。敏欲不住,妻曰:“速去勿留!”俊臣败,其党皆流岭南,敏独得免。

太后征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擢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有删改)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B.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C.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D.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仆”,唐朝的官员署名,以刑部所属都官为司仆,都官郎中称司仆大夫。

B.“綦”通“极”,顶点,终了。此处的“綦”与《荀子·王霸》中“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同义。

C.“剺面”即以刀划面,古代匈奴﹑回鹘等族划面以表示悲戚,在此处用以表示诚心和决心。

D.“擢”在此处表示“提拔”,与“擢发难数”中的“擢”不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俊臣贪赃枉法,横行无忌,为了美色不惜捏造罪名、假传圣旨强取豪夺他人妻妾。

B.来俊臣因暴戾恶行遭到朝士庶民的愤恨,“今眠者背始帖席”犹见他们对来俊臣掌权的恐惧。

C.来俊臣红极一时,在就任铨选机构的主事官时,不照等次钦点数百人作为自己的亲信。

D.吉顼明辨是非、不畏强权,在太后面前直陈来俊臣的罪行,最终因为自己的正直获得升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

(2)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

14.武则天明知来俊臣是奸佞酷吏,却为何屡不除之,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阅读题目

10.B

11.B

12.C

13.(1)俊臣聚结不法的人,诬陷善良,受的赃财如山,冤魂满路,是国家的大祸根,不必爱惜!

(2)应杀他的族人,来昭雪人民的愤恨,可依法抄没他的家。

14.①来俊臣擅长告密,有利于武则天查明他人底细/拿捏他人把柄。②来俊臣企图诬告诸王和皇太子造反,对武则天而言有利于打击以宗室贵戚、元老重臣为核心的旧士族集团的反抗,巩固统治权力。③来俊臣富有机心,手段残暴,有利于武则天铲除异己,树立威信。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共同揭发俊臣的罪状,将他捕入牢中,审判官处他死刑,太后想赦免他,他们的奏书呈上去已经三天,都不见批覆。

“有司”是“处以极刑”的主语,主语后不能断开,排除AD;

“三日”是“奏上”的状态,二者联系紧密,不能断开,且“不出”前省略主语“奏”,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綦连耀”是人名,“綦”是他的姓;/通“极”,顶点,终了。句意:来俊臣由于告发綦连耀有功。/眼睛爱看最美的颜色,耳朵爱听最美的声音。

C.正确。

D.正确。提拔;/拔下。句意:升吉顼为右肃政中丞。/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就任铨选机构的主事官时”错误。原句为“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铨数百人”,译为“来俊臣红极一时,铨选机构的主事官受到他的嘱托而不照等次任官的,每选官达数百人”。故来俊臣自己没有担任铨选机构主事官,是铨选机构主事官受他的嘱咐行事。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逞”,不法的人;“国之贼”,判断句;“何足”,怎么值得,不必。

(2)“赤族之诛”,诛灭全族;“雪”,昭雪;“没”,抄没。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从“俊臣以告綦连耀功”可以看出,来俊臣擅长告密,有利于武则天查明他人底细,拿捏他人把柄。

②从“俊臣欲罗告……同反”可以看出,来俊臣企图诬告诸王和皇太子造反,对武则天而言有利于打击以宗室贵戚、元老重臣为核心的旧士族集团的反抗,巩固统治权力。

③从全文来看,来俊臣富有机心,手段残暴,有利于武则天铲除异己,树立威信。

参考译文:

司仆少卿来俊臣,仗权势贪色,朝士庶民有美丽妻妾,想方设法弄来;或教人捏造他们有罪,伪传圣旨来提取他们的妻妾,先后被罗织所杀的人,可胜数。从宰相以下,写成名册而取来,自称才能可跟石勒相比。监察御史李昭德一向讨厌俊臣,又曾经在朝堂面辱秋官侍郎皇甫丈备,二人一起诬告昭德谋反,被关入监狱。

来俊臣想诬陷武氏诸王以及太平公主,又想诬陷皇储及庐陵王和南北牙一同谋反,试图因这一举而盗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发他。武家各王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同揭发俊臣的罪状,将他捕入牢中,审判官处他死刑,太后想赦免他,他们的奏书呈上去已经三天,都不见批覆。王及善说:“俊臣凶恶奸猾贪吝残暴,国家的首恶,不杀他,必定会危害朝廷。”太后在御苑中游赏,吉顼御马辔头,太后问朝廷的事,回答说:“朝臣只惊奇奏杀来俊臣的公文没批下来。”太后说:“俊臣对国家有功,朕正在考虑。”吉顼说:“于安远告虺贞谋反,之后果然造反;(于安远)今天只是成州司马。俊臣聚结不法的人,诬陷善良,受的赃财如山,冤魂满路,是国家的大祸根,不必爱惜!”太后于是批准他们的奏书。

丁卯日(农历初三),李昭德、来俊臣同时处死,那时人们无不痛惜昭德的死,而以俊臣的死为大快人心,仇家争着咬俊臣的肉,片刻便光了,挑出眼珠,剥下面皮,开腹掏心,践踏成泥浆。太后晓得天下人恨俊臣,于是降制书指责他的罪恶,并指示:“应杀他的族人,来昭雪人民的愤恨,可依法抄没他的家。”朝士庶民都在路上相庆贺,说:“今后,睡觉时背可以安贴着席子了!”

来俊臣由于告发綦连耀有功,赏给他奴婢十人。俊臣看了司农寺中的婢女没有中意的,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小婢,善于歌舞,想得到她作为赏赐婢,竟指使人诬告斛瑟罗造反。各酋长到朝廷割耳裂面替他申辩冤屈的有几千人。正好俊臣被斩,才得逃脱。

来俊臣红极一时,铨选机构的主事官受到他的嘱托而不照等次任官的,每选官达数百人。俊臣死,侍郎都自首。太后责罪他们,答道:“臣辜负陛下,有死罪!臣紊乱国家法令,罪只及本身;违逆俊臣的话,便立刻全族被杀。”太后于是赦免他们。

上林署令侯敏素来谄媚俊臣,他妻子董氏谏劝说:“俊臣是国贼,不久便会坏事,你应该疏远他。”侯敏听从,俊臣生气,调他出去作武龙县令,侯敏不想去,他妻子说:“快去不要延留!”俊臣死后他的党羽都流放到岭南,侯敏独自没获罪。

太后征召于安远任尚食局奉御官,升吉顼为右肃政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