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官蠹宰辅说民谣 阅读答案

  2024-02-07 22:27 

斥官蠹宰辅说民谣

熊召政

听说杨博乘轿来访,张居正赶紧丢下手头的事情,走到内阁门口迎接。杨博在内阁门口下轿,张居正快走两步迎了上去,双手一揖说道:

“博老,天气酷热,您怎么来了?”

杨博拱手还了一礼,答道:“心里头窝的事情太多,想找你倾吐倾吐。”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张居正的值房。喝了几口茶后,杨博也不绕弯子,劈头就问:“叔大,皇上宣布京察已经几天了,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舆论?”

张居正答:“博老向来人缘好,且虚怀若谷,一定是知道不少舆情,仆正想听听博老的呢。”杨博快人快语:“叔大,舆情对你可是不利啊!”

张居正眼角的鱼尾纹稍稍动了一下,笑一笑后平静答道:“是吗?仆愿闻其详。”

杨博皱一皱眉,径自说了下去:“老夫待罪官场,已经四十五个年头儿了。亲眼见到了翟銮、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六位首辅的上台与下台。他们上台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笼络人心,这一点几乎无一例外。像严嵩,谁都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可是他一上台就请示嘉靖皇帝,给两京官员提高折俸的比例,官越小获得本色俸越多,让两京官员对他感恩戴德。

“可是你叔大,刚入机衡之地,所有官员莫不引颈望之,侧耳听之。等来等去,好处没等到一星半点,却等来了一个胡椒苏木折俸(用胡椒苏木折抵俸禄)。这一波还未平息,紧接着又是一个圣意严厉的京察。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谁都知道,胡椒苏木折俸、京察,都是你的主意,叔大啊,你这样做,岂不是要结怨于百官,把官场变成冷冷冰冰荆棘丛生的攻讦之地吗?”

杨博虽住了口,两道吐剑的毫眉却还在一耸一耸地显示内心的激动。张居正听了这番话,心里头很不是滋味。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尚且听得出微词来,一般人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张居正沉吟有时,缓缓说道:

“博老一席话振聋发聩,仆铭记于心,当深思之。但身居宰辅,唯务从命,一应国家大政,总以得体为是,岂敢为保禄位而怀私罔上。昔范文正公当国之时,深患诸路监司所得非人,便拿来选簿一一审视,凡有不合格者,便拿笔勾去,他的友人规劝道:“一笔退一人,则是一家哭矣,请公笔下留情。'范公答道:“一家哭,比之一路哭一郡哭,哪一个更令人痛心?呜呼,我既身居宰相,当以天下为公,岂能怀妇人之仁,为一家哭而滥发慈悲。'范公此等正气,足以震慑千古。仆以为,唯其如此,才是宰相的襟抱,才能担负起宰相的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责任。盖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然而欲使民心顺者,官也。如果百官一个个怙势立威,挟权纵欲,恶人异己,谄佞是亲,其直接后果,就是皇上的爱民之心得不到贯彻,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导吁救。上下阻隔,人心不畅,出现了这种局面,身为宰辅不去大刀阔斧除痈去患,而是如范公讥刺的那样为博一个虚伪的官心,而尽力推行妇人之仁,那国家之柄、庙堂神器,岂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吗!”

张居正话音刚落,杨博就温和地反驳道:

“叔大,君恩浩荡无远弗届,民有福祉官亦应有福祉。身为宰辅在便利场合下为百官谋点利益,怎么能说是妇人之仁呢?”

张居正知道这样争论下去,纵然十天半月也绝无结果。他遂起身走进里间案房里,打开桌上的卷宗抽出两张纸来,又回到会客室递给杨博说:

“博老,您看看这两首打油诗。”

杨博接过,只见这两张纸都是五城兵马司衙门的文笺。每张笺上都光头光脑地抄了四句韵文。杨博先看第一张,上面写着:

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侍郎都御史,多似景山猪。再看第二张:

漫道小民度命难,只怪当官都姓贪。而今君看长安道,不见青天只见官。

就这么两首顺口溜,杨博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读过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宰辅的案头上,怎会放着这样的东西?接下来第二个念头是:五城兵马司的堂官巡城御史王篆,众所周知是张居正的夹袋人物,这两张纸十有八九是王篆送过来的。此人最了解张居正的心思,他送这个来,肯定是投其所好,也就是说,刻下张居正“好”的就是这个。

“叔大,这是王篆送来的?”杨博直言问道。“正是。”

“王篆从哪儿弄来这样的顺口溜?”

“这是民谣!”张居正笑着纠正,“大凡国运盛衰,官场清浊,民心向背,都可以从老百姓口头相传的歌谣,也就是您所说的顺口溜中看得出来。赏其歌而知其民,诵其谣而知其俗。所以,周文王特别置了一个采诗官,让他采集民间的歌谣,从中分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为其治国纲领的制定提供依据,这实在是一个好的传统啊!”

经这么一点破,杨博明白张居正为什么好此一道了。他叽咕着说:“王篆也是个鬼精,他居然能弄到首辅想要的歌谣。”

“博老,这两首歌谣不是王篆弄到,而是仆亲耳听到的!”“哦,你在哪里听到的?”

张居正呵呵一笑,便讲了前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节选自《张居正》,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通过神态细节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波动,如“鱼尾纹稍稍动了一下”表现了张居正听到杨博的话之后受到瞬间的触动。

B.“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侧面表现出两京官员怠政乃至贪腐之重,也传递出张居正推行京察制的强大威慑力。

C.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一直处于下风,两首打油诗的出现使这一状况发生根本转变,此后的情节发展,张居正由被动变为主动。

D.小说中无论是作者的叙述性语言还是人物之间的对话,都追求生动性和简约性,文言与口语相互交织,典雅之中不失朴实。

7.关于文中“说民谣”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博看了五城兵马司文笺的民谣,猜想这一定是王篆为讨好张居正编造的。

B.两首民谣对贪官污吏进行揶揄嘲讽,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切齿痛恨。

C.张居正对民谣非常重视,认为它反映了百姓思想,可为治国理政提供依据。

D.两首民谣具体来由是什么,文本的最后两句意味着将会为读者揭开谜底。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传递出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6分)

9.《明史·张居正传》载:“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明史·志第五十八》载:“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有论者说,“史料离文学有遥远的距离”。请结合两段史料和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阅读题目

6.C【解析】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并未处于下风,其有理有据、激昂慷慨的话锋反而让杨博疲于招架,因此,下面所谓“张居正由被动变为主动”也就无从说起。

7.A【解析】“猜想这一定是王篆为讨好张居正编造的”说法错误,杨博并没有怀疑两首民谣的真实性,只是对其来历有所猜测。

8.①一般官员对张居正实行的胡椒苏木折俸、京察极为不满。

②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也是为那些一般官员代言。

③张居正听出了杨博说话的态度和意图。

(每点2分)

9.①史料高度概括了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和为政方面的作为,文本则通过大段的语言描写来具体表现张居正这一特点。史料是平实的概括,让人们知道张居正是什么样的人;文本是形象的描绘,人物形象丰满,让人们受到强烈的感染。(3分)

②史料记载的“胡椒苏木折俸”是明朝的“旧例”,并非张居正的“发明专利”,而文本中将其作为张居正整肃吏治的一种手段,将“旧例”当作特例来表现,凸显了张居正大刀阔斧进行吏治改革的决心。史料记的是事,文本写的是人,文本这一处理,既以史料为依据,又与史料拉开距离,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3分)

(要在比较中组织答案,要分析出史料和文学的距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