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 阅读答案

  2023-05-09 14:47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注】

李存葆

越南北部山区,草深林密,路少坡陡。杯口粗的竹子紧紧挤在一块,砍不断,推不倒;芭茅草、飞机草高达两米。草丛中夹着杂木,杂木中盘着带刺的长藤。节令还不到“雨水”,这里的气温竟高达三十四五度。这给我们急速穿插的尖刀连带来不可想象的困难。

我们心急火燎地沿无路可寻的山沟插进。这时,营长在报话机中呼叫,问我们九连的位置,梁三喜忙展开地图,现地对照。一个扛着八二无后坐力炮的战士凑过来,瞧了几眼地图,一下用手在地图上指点说:“在这儿,错不了,这就是我们九连的位置。”

梁三喜点了点头,看了看眼前这位昨天下午刚补进我连的战士,便对着报话机向营长报告了九连所处的位置。

报话机中传来营长焦急的声音:“太慢!太慢!加快速度!要加快速度!”

“是!”梁三喜回答营长后,站定身对全连命令道:“把背包、多余的衣服,统统扔掉!尖刀排继续头前开路,二、三排和连部的同志,协助炮排携带弹药!”

战士们立即照办了。梁三喜问眼前那位识图能力极强的战士:“你,是从哪个部队调来的?”

“北京部队。”

“叫啥名字?”

“嘿,说名字一时也记不准。我们刚补进来的十五名同志,就我自己是从北京部队来的。干脆,就叫我‘北京’好了。”

这自称“北京”的战士,稍高的个头,长得挺秀气,浓眉下的眼睛一闪一眨,热情,深邃,奔放,显得煞是聪敏。

“那好,你就跟在我身边行军。”梁三喜说。显然,他已觉得身边急需这位很有一套的战士。

夜,黑得像看不到边、窥不见底的深潭。山崖下的灌木丛中,梁三喜召集各班、排长围拢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行动。他在暗夜中铺开地图,借着圆珠手电笔那圆圆的光点,用手点了点由无名高地和主峰两个山包组成的364高地。面对敌人苦心经营的364高地,大家思忖着。梁三喜已把战士“北京”视为连里的“高参”。此时,他对挨在他身边的“北京”说:“‘北京’同志,先谈谈你的想法吧。”

“那好。我先谈点不成熟的设想,以便抛砖引玉。”战士“北京”说,“我连现已脱离大部队,孤军楔入敌腹。在缺乏强有力炮火支援的情况下,要攻占面前的两个山头,谈何容易!敌人居高临下,以逸待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打法,切莫强攻,必须巧取。”

“说得很有道理。”梁三喜催促,“继续说下去。”

“现在我连已断粮缺水,一时又不能补充,行动必须迅速。趁敌尚未察觉我们,我建议战斗在今夜展开。先拉开一个小小的战斗序幕:一、先设法破坏敌阵地前沿的雷区,撕开一道豁口,以便全连接敌;二、以步兵排实施火力佯攻,引敌暴露火力点的位置;三、我炮排和步兵排的爆破组,借暗夜接近敌火力点,在隐蔽好自己的前提下,离敌火力点愈近愈佳。这样,待明晨拂晓,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无名高地,取得立足点。然后,才有可能考虑下一步。”

大家小声议了一阵,一致认为战士“北京”的设想切实可行。这时,“北京”又说:“入伍后,我一直在步兵连八二无后坐力炮连当战士。在北京部队时,我参加过几次师里组织的山地进攻实弹演习。要讲摧毁敌火力点,‘八二无’堪称一绝。它最大射程一千米,绝就绝在进行肩炮直瞄发射时,我们可以把炮口当刺刀!山地作战,每块岩石下都可隐蔽自己。我打过多次百米内肩炮射击,其准确程度如同把枪口直指敌人的肚皮,百发百中。眼下,我们是山地攻坚,如果采用远射程射击,倘若一炮打不准,敌碉堡里的机枪饶不了冲锋的步兵战友!我看,四〇火箭筒也定要在五十米,甚至是三十米的距离上发射,做到弹无虚发。可别小瞧敌人,他们打了多年的仗,拼起来是些亡命徒!因此,我们非得冒风险,下绝法子治他们不可!”

梁三喜说:“‘北京’同志说得十分有理。‘八二无’和四〇火箭筒发射时要近些,再近些!必须做到一炮摧毁一个敌碉堡!不然,后果大家都清楚。一排长,行动还是从你们尖刀排开始,你们先用成捆的手榴弹,引爆敌人的地雷……”

行动开始了。乳白色的晨雾像纱幔一样轻轻飘散,东方显出了朦胧的光亮。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梁三喜发出了冲锋的信号!

这时,卧在我身边的靳开来早已跃起身,他倚在岩石一侧,肩扛四〇火箭筒,眨眼间便叩响了扳机。但闻“轰”的一声巨响,敌碉堡刚喷出一缕火舌,便腾空飞上了天!

几乎是同时,离我有三十余米远的战士“北京”也扛起“八二无”,只见他身子一动,肩后便喷出长长的火龙。

…………

声声巨响过后,我们纷纷跃起身,饿虎扑食般冲上了无名高地。

战斗进行得如此干净利落,前后只用了十多分钟!

梁三喜激动地拍着战士“北京”的肩说:“行!真不愧是从北京送来的战斗骨干!战后,我们首先为你请功!”说罢,他大声命令大家:“赶快清理阵地,进入堑壕,防敌反冲锋!”

大家立即进入敌人遗弃的堑壕,做好战斗准备。

(有删改)

【注】《高山下的花环》是以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我”是出身高级将领家庭、一心搞“曲线调动”面被耿直的雷军长批判的九连指导员赵蒙生,在正义力量的感召和血与火的考验中被唤醒了军人的爱国心和人格尊严,成为真正的战斗英雄。

阅读题目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详写战士“北京”的识图能力、战术安排、肩炮射击准度及战斗冲锋等内容,体现了他良好的战斗素养。

B. 文章第1段对越南北部地区的环境进行细致描写,意在表明后文营长要求继续加快行军速度具有不合理性。

C. 文章前文写敌人有居高临下之优势,与后文战斗仅用十多分钟形成对比,凸显了“小北京”战术安排的巧妙。

D. 文章大量语言描写足以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后文穿插的环境描写实则可以删去,不影响艺术效果。

8. 随着战争的进行,战士“北京”是如何一步步得到连长梁三喜的青睐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9. 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在原小说中,战士“北京”在后来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一直到战争结束,“我”才知道牺牲的战士“北京”是雷军长的儿子薛凯华,小说节选部分有哪些伏笔?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答案】

7. C

8. ①在营长询问九连的位置时,“北京”瞧了几眼地图就能准确指出,让梁三喜感到惊喜。
②其自称“北京”,机灵聪敏,让梁三喜留在身边行军。
③“北京”分析战情科学可行,梁三喜认为有理而采纳其建议。
④攻占无名高地干净利落,战果让梁三喜激动,梁三喜要为战士“北京”请功。

9. 伏笔:
①战士“北京”以“北京”自称而不肯直接说出名字。
②战士“北京”表现出的军事素养说明他的出身并不简单。
效果:
①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与后面“我”得知牺牲的战士“北京”是雷军长的儿子而吃惊的情节相照应,使小说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③这些情节安排与“我”想要曲线调动的情节形成强烈反差,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产生了一种英雄悲剧特有的冲击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文章详写战士‘北京’的识图能力”错误。对于“北京”的识图能力,文章一笔带过“梁三喜问眼前那位识图能力极强的战士”,故“详写”的说法有误。

B.“意在表明后文营长要求继续加快行军速度具有不合理性”错误。意在表明连队穿插的艰难和为苏澳军人英雄群像提供了典型环境。

D.“后文穿插的环境描写实则可以删去,不影响艺术效果”错误。后文的环境描写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不可删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梳理小说的情节内容,再结合战士“北京”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可知,选文一共分三部分,以梁三喜与战士“北京”为线索,可做如下分析。

第1部分写行军途中梁三喜初步了解“北京”,“北京”只瞧了几眼地图就能准确指出九连的位置;随后在交谈中,这位从北京部队来的战士以“北京”称自己,长得秀气、深邃,显得机灵聪敏,让梁三喜觉得需要这位很有一套的助手。

第部分写战前分析敌情,战士“北京”的分析有理有据,建议切实可行,梁三喜按照他的分析与建议部署战斗任务。

第3部分写战斗过程及战果,战士“北京”表现出的军事素养让梁三喜分外激动,梁三喜要为其请功。由此可组织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节选部分战士“北京”的表现与雷军长的儿子这一身份的关联,确定伏笔所在;其次要结合注释及该题题干所给信息,分析文中伏笔安排的作用和效果。

从节选部分看,战士“北京”以部队属地来替代自己的名字,就是担心别人产生他是雷军长的儿子的联想;

他在辨识地图、分析敌情、提出战术等方面的表现,表明他拥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水平,这也使得小说后面揭示他是雷军长的儿子这一情节显得更加合情合理。由此即可确定伏笔所在的两处情节描写。

再看这样安排的效果,这些伏笔使后面揭示战士“北京”是雷军长的儿子薛凯华的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再结合注释看,这些情节与“我”一心“曲线调动”的情节产生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战士“北京”崇高的英雄品质,从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