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归纳 三、文化与生活

  2017-01-21 22:44 

三、 文化与生活

1、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个人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但其必须以物质作为载体。   

4)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经济、政治和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A、政治、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决定文化面貌;文化影响经济发展。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文化影响

1)文化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影响的特点:A、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B、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影响程度深、范围广,时间上具有持续性。

4、优秀文化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满足身份的重要标志。

2)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的作用和意义:A、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世界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指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有特色(即是不同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A、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7、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交流主要途径:A、商业活动。B、人口迁徙。C、教育。此外,旅游、亲朋聚会和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怎样面对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8、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包括 A、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持久的影响。B、传统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以传统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思想。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A、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与时俱进。B、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能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起阻碍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应与时俱进。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他在现实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于熊阿基落后的东西,要加以剔除或改造。

9、文化继承与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展。继承是发展的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0、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中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文化创新中对外来文化要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的多样性要求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A、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创新的根本标准。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7)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1、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征:A、源远流长。主要强调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博大精深。主要强调从内涵上看,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中华文化的内容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2)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是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2、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2)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A、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3、文化生活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生活的A、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有的企业、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等。

3)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稳定和人们身心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5)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A、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封建思想、封建文化和旧习惯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原因)。B、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外部原因)。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实原因)。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4、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1)中华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2)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5)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15、核心价值体系

1)原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灵魂、关键、根本),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4)发展教育的途径: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发展科技的途径:要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1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中心环节;B、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