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沈传 阅读答案

  2022-01-29 16:42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大将军曹爽辟为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及爽诛,以故吏免。后起为治书侍御史,转秘书监。正元中,迁散骑常侍、侍中,典着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及裴秀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秀为儒林丈人。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及王业告之,沈、业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邑二千户。

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于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迁征虏将军、持节、都督江北诸军事。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转镇南将军。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守尚书令,加给事中。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荀勖、裴秀、贾充等,皆与沈谘谋焉。

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转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固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帝素服举哀,赐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葬田一顷,谥曰元。明年,帝追思沈勋,诏曰:“夫表扬往行,所以崇贤垂训,慎终纪远,厚德兴教也。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博陵元公沈蹈礼居正,执心清粹,经纶坟典,才识通洽。入历常伯纳言之位,出干监牧方岳之任,内着谋猷,外宣威略。建国设官,首登公辅,兼统中朝,出纳大命,实有翼亮佐世之勋。其赠沈司空公,以宠灵既往,使没而不朽。又前以翼赞之勋,当受郡公之封,而固辞恳至,嘉其让德,不夺其志。可以郡公官属送葬。沈素清俭,不营产业。其使所领兵作屋五十间。”子浚嗣。后沈夫人荀氏卒,将合葬,沈棺榇已毁,更赐东园秘器。咸宁中,复追封沈为郡公。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有删改)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革俗之要实/在敦学/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

B.革俗之要/实在敦学/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

C.革俗之要/实在敦学/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

D.革俗之要实/在敦学/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元,晋朝年号,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B.东堂,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在晋朝时指晋宫的正殿。晋武帝时郤诜于东堂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C.持节,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到外国或者地方去出使,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在文中是指王沈持节都督北方战事。

D.追封,或作追赠、追尊,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追封爵位官职,可以在世时赠也,可以死后追赠,进行加封,以显死后哀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沈孝义双全,好书善写,曾与当时名士同著《魏书》,但其因惧怕当时权贵,在编书时多有隐讳,不如陈寿著《三国志》般如实记录。

B.魏文帝时,王沈得高贵乡公赏识。在高贵乡公要反叛文帝时,王沈及王业立即向文帝告发了高贵乡公,因而得功封赏。

C.王沈文武双全,在地方施政有方,教化百姓;督战事也能声震边境,击退敌寇。到了晋武帝时期,仍然受皇帝赏识,深得重用。

D.王沈清明节俭,不慕权财,拒绝朝廷封公之赏。在他去世后,皇帝为表其功勋,念其功勋,仍以郡公之仪送葬并加以奖赏,使其子继承了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

(2)又前以翼赞之勋,当受郡公之封,而固辞恳至,嘉其让德,不夺其志。可以郡公官属送葬。

14.晋武帝认为王沈有哪几个方面的功勋?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0.C

11.D

12.A

13.(1)王沈探寻好的治理方法,按照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所施行的方针,选择好的执行。

(2)此外,以前因辅佐的功勋,应当受郡公的封爵,然而他坚决推辞,我赞美他谦让的品德,不改变他的志节。可以郡公官品送葬。

14.①行为遵循礼法,守身居正。②心思清廉纯粹,博识多才,满腹经纶。③治国有谋略,治军有德威。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

翻译为:改革旧俗的关键,确实在于重视学习。将领官吏的子弟,在家中悠闲,如果不教育他们,必定会游戏人生,伤风败俗。

“革俗之要”是定语和中心语结构,“之”是连接中心语和定语的助词,需要与后文断开,排除AD;

“优闲”是一个词,形容将吏子弟在家的状态,不能断开,排除AB。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可以在世时赠”错误,追封,只能是人死后追赠。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A.“因惧怕当时权贵”于文无据。原文是“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没有说“因惧怕当时权贵”。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探寻”,探究寻找;“善”,好;“案”,按照;“从”,这里指执行。

(2)“以”,因为;“翼赞”,辅佐;“固”,坚决;“嘉”,赞美;“夺”,改变。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晋武帝认为王沈有哪几个方面的功勋”可以快速定位原文到第五段。

由“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博陵元公沈蹈礼居正”可知,王沈行为遵循礼法,守身居正。

由“执心清粹,经纶坟典,才识通洽”可知,王沈心思清廉纯粹,博识多才,满腹经纶。

由“入历常伯纳言之位,出干监牧方岳之任,内着谋猷,外宣威略”可知,王沈治国有谋略,治军有德威。

参考译文: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王沈少年丧父,由堂房叔父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侍奉继母寡嫂以孝义著称。好读书,善于写文章。大将军曹爽征召他为属官,逐渐迁任中书门下侍郎。等到曹爽被诛时,因旧官吏身份被罢免。以后被任命为治书侍御史,转任秘书监。正元年间,迁升为散骑常侍、侍中,主管著作。与荀顗、阮籍一同撰写《魏书》,常有隐讳,不像陈寿那样如实记录。

当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邀请王沈及裴秀多次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号称王沈为文籍先生,裴秀为儒林丈人。等到高贵乡公将要攻打文帝,召王沈及王业告诉他们,王沈、王业赶紧报告了文帝,因有功被封为安平侯,食邑两千户。

王沈探寻好的治理方法,按照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所施行的方针,选择好的执行。又教导说:“年轻人不学习先王的教化,而指望政治道德一天比一天兴盛,那是不可能的。文武兼用,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民间风化衰败,不能不革新。改革旧俗的关键,实在在于重视学习。将领官吏的子弟,在家中悠闲,如果不教育他们,必定会游戏人生,伤风败俗。”于是九郡之士,都喜欢道德教化,移风易俗。

后来又相继升为征虏将军、持节、都督江北诸军事。在平定蜀地的战争中,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使边境动荡。王沈镇守防御有方,敌寇闻声而退。转任为镇南将军。武帝登上王位,授予御史大夫,兼任尚书令,加任给事中。王沈凭借才气名望,闻名于当世,因此关系到开国创业之事,羊祜、荀勖、裴秀、贾充等,都来与他咨询谋划。

等到武帝即位的时候,因王沈有辅佐大功,转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统领城外诸军事。封他为博陵郡公,坚决推辞不受,于是皇帝只进爵为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皇帝正想任他为执政大臣,泰始二年,王沈去世。皇帝穿素服哀悼,赐棺木朝服一套、衣一套、钱三十万、布百匹、供安葬的田一顷,谥号为元。第二年,皇帝追思王沈的功勋,下诏说:“表扬过去的功德,是为了崇敬贤能流传古训,对死者慎重对先人纪念,是为了崇德兴教。已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博陵元公王沈,遵循礼仪身居正道,忠诚清廉纯正,精研古籍,才识渊博。在朝廷内历任常伯纳言的官位,出外担负治理一方的重任,对内出谋划策,对外显示威力谋略。建立国家设置官职时,首先登上三公辅相之位,兼管内朝,发布皇上号令,实在有辅佐国家的功勋。追赠王沈司空公,以此对既往表示恩宠,使死而不朽。此外,以前因辅佐的功勋,应当受郡公的封爵,然而他坚决推辞,我赞美他谦让的品德,不改变他的志节。可以郡公官品送葬。王沈平素清廉俭朴,不置产业。派他所率领的兵士建房五十间。”儿子王浚继嗣。后来王沈的夫人荀氏去世,将合葬,王沈的棺材已经腐朽,重新赐贵族用的棺材。咸宁年间,又追封王沈为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