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1-12-15 20:30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B.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C.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D.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A.剖符,帝王在建国之后,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一般用铜或竹、木制成。

B.都尉,是秦汉时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地位低于将军;《鸿门宴》中陈平曾任项王的都尉。

C.文中“孝文”是皇帝的谥号,汉朝以孝治天下,皇帝谥号一般都有“孝”。“景帝中五年”中的“景”是年号。

D.国,指的是封国。汉封功臣,小者侯,大者王。文中的彭越是汉高祖迫于战争需要而分封的异姓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祭祀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祠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14.栾布指责汉高祖错杀彭越,为什么汉高祖反而放过了栾布,甚至授以官职?结合栾布劝说的方式和下面这则材料,多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唐朝名将王方翼的朋友赵持满,因为长孙无忌谋反案被诬陷而死,陈尸于路,亲戚不敢探视。王方翼前往哭祭,并为其收尸,说:“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掩埋尸体),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唐高宗赞赏了他的义行,没有治罪。

参考答案

10.C

11.C

12.B

13.(1)项王之所以不能西进,只是因为彭王据守梁地,与汉军联合而为难楚军。

(2)他真正知晓要死得其所,而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14.①栾布首先对汉高祖陈述了彭越功绩的重要性以博取汉高祖的同情,然后点出彭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谋反,用事实说话,最后以“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点出汉高祖可能面临的集权危机,表明了自己身为臣子的忧虑和忠心。其高超的劝说方式既解释了自己的行为,又打消了汉高祖的疑心。②汉朝以孝治天下,孝、义、仁为同源的社会伦理秩序(儒家文化),统治者在消除臣子不忠的疑虑之后,不宜赶尽杀绝,否则将失去人才的支持,也会失信于天下。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及臧茶反”,是后面句子的时间状语,其后要断开,排除BD;“汉击燕虏布”中,“汉”是“击”和“虏”的主语,“击燕”和“虏布”是两件事情,中间需要断开;“赎布”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此句的完整翻译:臧荼后来为燕王,任命栾布为将军。等到臧荼造反时,汉派兵攻打臧荼,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到这事,便向汉王求情,请求赎回栾布并让他出任梁国大夫。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景’是年号”错误,“景”是谥号,全谥是“孝景”。汉武帝首创年号,所以汉景帝没有年号。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错误。从“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可知,他并不认为彭越犯了错误,因为彭越谋反的形迹并没有显露;也并不认为是彭越功大不该杀,而是认为彭越死于皇帝苛求小节,栾布认为错的是皇帝。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所以”,……的原因;“遂”,行、进;“西”,名词动用,西进;“徒”,只是;“以”,因为;“合从”,联合;“苦”,使……苦,为难。

(2)得分点:“诚”,真正;“所处”,死得其所;“重”,重视,顾惜;“虽”,即使;“烈士”,重义的人;“何以”,宾语前置,“以何”,凭什么,怎么;“加”,超过。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可知,栾布首先对汉高祖陈述了彭越功绩的重要性以博取汉高祖的同情;

从“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可知,栾布点出彭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谋反,用事实说话,最后以“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点出汉高祖可能面临的集权危机,表明了自己身为臣子的忧虑和忠心。其高超的劝说方式既解释了自己的行为,又打消了汉高祖的疑心。

再结合材料“‘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掩埋尸体),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唐高宗赞赏了他的义行,没有治罪”可知,汉朝以孝治天下,孝、义、仁为同源的社会伦理秩序(儒家文化),统治者在消除臣子不忠的疑虑之后,不宜赶尽杀绝,否则将失去人才的支持,也会失信于天下。

参考译文:

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时候,曾经和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在齐地被人雇用,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彭越来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人强行劫持出卖,到燕地去做奴仆。(栾布)曾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担任都尉。后来臧荼做燕王,就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反叛,汉王朝进攻燕国的时候,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后来栾布)出使到齐国,还没返回来,汉王朝召见彭越,以谋反的罪名责罚他,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或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栾布从齐国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况,在彭越的脑袋下面汇报,边祭祀边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要和彭越一同谋反吗?我发布禁令不让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经很清楚了。赶快把他烹杀!”(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的时候,栾布回头说:“希望能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上说:“说什么?”栾布说:“当初皇上你被困彭城,兵败于荥阳、成皋一带的时候,项王之所以不能西进,只是因为彭王据守梁地,与汉军联合而为难楚军。在那个时候,彭王一旦有顾虑(犹豫、回头),如果亲附楚,那么汉就会败亡;如果亲附汉,那么楚就会败亡。再说垓下之战,没有彭王,项羽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彭王接受符节受了封,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现在陛下仅仅为了到梁国征兵,彭王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产生怀疑,认为他要谋反,可是谋反的形迹没有显露,却因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家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了。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请您烹了我吧。”于是皇上就赦免了栾布的罪过,任命他做都尉。汉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又做了将军。栾布曾扬言说:“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等到了富有显贵的时候,不能称心快意的,也不是贤才。”于是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来除掉他。吴、楚七国反叛时,栾布因打仗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国相。燕、齐这些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庙,叫作栾公社。栾布在景帝中元五年逝世。儿子栾贲继承侯位,做了太常,因为祭祀所用的牲畜违背了君王的命令,封国被废除了。司马迁说:栾布痛哭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