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之使其民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4-04-12 00:24 

材料一:

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有雠而众,不若无有。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钩百而返。颜阖入见,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然,臣遇之。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

材料二:

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陀。故夫治国警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之御也。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而毋畏?”

(节选自《说苑·政理》)

阅读题目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民日夜祈A用B而不可C得D苟E得为上F用G民H之I走之也J若决积水K于千仞之溪。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多其雠也”中的“多”,与“孔子师郯子”(《师说》)中的“师”用法不一样。

B.“乡臣遇之”与“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中的“乡”都表示时间。

C.王者,文中指施行仁政治国的君主,行仁政的主张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也有体现。

D.偃,文中描述草,意为倒下、倒伏,与成语“偃武修文”中的“偃”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对待百姓,就像驾驭良马,让它载运轻物,手持马鞭节制;而当今的国君则不然,欲望繁多,对待百姓的方式也不恰当。

B.魏武侯向李克询问吴国为何会灭亡,李克认为原因在于吴国屡战屡胜——屡战让百姓疲惫,屡胜让国君骄纵,最终导致亡国。

C.东野稷在庄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驾车技术,庄公称赏,认为其技艺造父也不能超过,颜阖却预言其马必败,他的话后来果然得到应验。

D.季孙请教孔子“诛杀无道,亲近有道”是否可行,孔子先是反对诛杀,接着指出施政者为善会感染百姓,并以风和草为喻具体闸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2)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之御也。

14.材料一使用东野稷御车马之事,材料二引用孔子关于御马的言论,这两则素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

阅读题目

10. DGJ 【解析】根据上文“若御良马,轻任新节,欲走不得”可知,第一处应在D处断开;“苟”意为如果,是关联词;“为”表示被动;“也”表示停顿;再结合句意和语境,可知DGJ为正确点断处。

11. D 【解析】“偃武修文”中的“偃”意为停止。

12. A 【解析】“而当今的国君则不然,欲望繁多”不当,原文“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意为“现在世上的君主,大都想使自己百姓众多”。

13.

(1)用忠诚和守信引导百姓,致力为民除害,想着为百姓带来福祉(思考着为民造福)。

[4分。导,引导;务,致力,专力从事;“导”“务”各1分,大意2分。]

(2)大弦拉得太紧,小弦就会绷断。所以说:拉紧缰绳和衔勒的人,不是驱驰千里的驭手。

[4分。急,拉得紧;御,驭手、驾车人;“非……也”,否定判断句;“急”“御”、判断句句式各1分,大意1分。]14.

①东野稷御车马之事:国君应该善待百姓(国君应该爱惜民力;国君对待百姓不可严苛);

②孔子的言论:治民者应该用正道引导百姓(治民者应该用仁政教化百姓)。

[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圣王役使自己的百姓,就像驾驭好马一样,让马拉着轻载,手里拿着马鞭,马无法乱跑,所以能达到千里远的地方。善于役使自己百姓的人也是这样。百姓日夜祈求被任用却不能够被任用,如果能够被君主任用,百姓为君主奔走,就像积水从千仞高的溪流决口中冲出来,谁又能阻挡得住呢?《周书》上说:“百姓,善待他们,他们就喜爱君主,不善待他们,他们就成为君主的仇人。”有很多仇人,还不如没有好。现在世上的君主,大都想使自己百姓众多,却不知道善待百姓,这只能使仇人增多啊。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道和正义治理百姓,用惠爱和利益使百姓安定,用忠诚和守信引导百姓,致力为民除害,思考着为民造福。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它却偏偏因此灭亡,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屡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屡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这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东野稷在卫庄公面前表演自己驾驭车马的技术,前进后退都合乎墨线画出的直线,左转右转都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卫庄公说:“好。”认为造父也不能超过他,让他的马绕一百个圈再回来。颜阖来谒见卫庄公,卫庄公说:“你遇到东野稷了吗?”颜阖回答说:“是的,我遇到了他。他的马一定要累坏。”卫庄公说:“怎么会累坏呢?”过了一会儿,东野稷的马累坏回来了。卫庄公召来颜阖问他说:“你怎么知道他的马要累坏呢?”颜阖回答说:“前进后退都合乎墨线画出的直线,左转右转都合乎圆规画出的圆,造父驾车的技术都无法超过他了。先前我遇到他,他还在不停苛求自己的马,我因此知道他的马要累坏。”

材料二:

行仁政的君主的政治用仁德教化百姓,图霸业的君主的政治用武力威慑百姓,走强横之路的国家的政治用刑罚胁迫百姓。这三种政治各有施行的场合,但以仁德教化百姓最为可贵。季孙向孔子问道:“如果诛杀不守道义的人以亲近有道义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处理政事,怎么能用诛杀的手段呢?你想要行善,百姓也会跟着变好的。君子的德行好比风,百姓的德行好比草,风从草上吹过,草就跟着倒伏了。”水混浊则鱼无法生存,政令苛刻百姓就会动乱,城墙太陡峭就会崩塌,河岸太直耸就会塌陷。因此治理国家,就好比给琴安上琴弦,大弦拉得太紧,小弦就会绷断。所以说:拉紧缰绳和衔勒的人,不是驱驰千里的驭手。子贡向孔子询问治理百姓的事,孔子说:“内心危惧如同用腐朽的缰绳驾驭奔马一样。”子贡问:“为什么要那样害怕呢?”孔子说:“那四通八达的国都到处都是人,按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他们就顺从我(一译为“他们就好像自己驯养的马一样温顺”);不按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他们就是我的仇敌。怎能不害怕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