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阅读答案

  2024-03-20 14:30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嗟乎!春秋之战多矣!鲜有出于义者;其或出于义,而又不纯焉,卒同于不义而已矣。然圣人不忍遽绝焉,且幸之,且惜之。

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唐武氏之祸,唐几亡矣,李敬业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此二人者,自以国家旧臣,义不忍靦颜俯首而立于怨家之朝,甘心屠刳而不悔,可谓知大义矣。

今夫春秋之义,莫大于复仇;仇莫大于国之夺于人,而君父之死于人也。故吾力能报焉,而有以洗死者之耻,上也;其次,力不能报而报之,不克而死;最下则忘之,又最下则事之矣。吾尝读《春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鲁庄公也。庄公者,桓公之子,齐人实杀桓公。昔者,越败吴于槜李,阖庐死。夫差使人立于廷,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公受而藏之于庙,卒以灭梁。吾观此二君者,其晚节末路,不可谓贤,而皆能复父仇如此,其义烈岂不壮哉!自桓公死于齐,庄公立,筑王姬之馆【1】于外矣,公子溺会齐师伐卫矣,公及齐人狩于禚矣,师及齐师围郕矣,公及齐大夫盟于蔇矣,不惟忘其仇,而又报之德焉,所以事之者,惟恐其不足。孔子曰:“幸矣,乾时之役【2】,犹能与仇雠战也;惜哉,其非以仇故战。而师虽败,不可谓不荣,然而不纯于义矣。”圣人于此不忍遽绝,姑与以得失相半之辞,是亦圣人之不得已焉耳。

呜呼!庄公之事,吾无论矣。后之臣子,有遭其国亡,其君死,而忘其仇,而事其仇。且其国之亡也,彼实有以致之亡;君之死也,彼实有以致之死。然则彼亦与于逆乱者耳,又安知所谓仇耶?而一旦而仇之,曰:“吾力能报之。”天下且曰:“是直能扶义以晚节者也。”及问其名,则曰:“非以仇故然,而以己私故战【3】也。”如是,则覆败乱亡而莫之救,不亦宜哉。是故,揆以《春秋》之义,则师虽败,不可谓不荣,而不纯于义,卒同于不义而已矣。吾又不独叹息痛恨鲁庄公也。

(取材于戴名世【4】《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注释:【1】筑王姬之馆:周庄王嫁女王姬与齐襄公,命鲁主婚,庄王送女至鲁,鲁庄公命筑馆舍居之。【2】乾时之役:鲁庄公为助齐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在乾时与齐作战。【3】以己私故战: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等三人先后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虽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实际是为自己的地位而战。【4】戴名世:明末清初人。

阅读题目

6.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鲜有出于义者 鲜:很少

B.不克而死 克:成功

C.公子溺会齐师伐卫矣 会:恰逢

D.揆以《春秋》之义 揆:揣度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幸之,且惜之 且其国之亡也

B.此二人者 而有以洗死者之耻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义烈岂不壮哉

D.越败吴于槜李 筑王姬之馆于外矣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圣人不忍遽绝焉 可是圣人不忍心一下子完全否定它们

B.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 微小的武力都没有使用就篡夺了汉朝帝位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鲁庄公也 对于鲁庄公没有一次不叹息流涕痛恨万分的

D.是直能扶义以晚节者也 这仅仅能够在后期坚守道义啊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翟义讨王莽,李敬业讨武氏,虽然战败但是都合乎大义。

B.作者谴责了那些忘记亡国之恨甚至侍奉新朝的丧节之辈。

C.对于鲁齐乾时之战,孔子给予鲁庄公得失各半的评价。

D.尾段作者提出国亡君死不能归咎臣子,是国君自身问题。

10.本文第三段和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都使用了与庄宗有关的史实,但用意有所不同,请分别概括其用意。(6分)

阅读题目

6. C

7.D

8.C

9.D

10.答案要点:

本文概括使用了庄宗受父遗命、负矢报仇成功的事例,和夫差矢志报父仇的事例并举,共同论证了虽然二者晚节不贤,但是他们孝义节烈的复仇行为值得赞扬,(2 分)阐明了戴名世所宣扬的《春秋》大义,即臣子应为君父为国复仇;(1 分)《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比庄宗忧劳兴国和仇灭之后逸豫亡身的史实,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古讽今,告诫北宋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不要耽于享乐,困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