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4-02-29 16:39 

材料一: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①,污尊而抔饮②,蒉桴而土鼓③,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 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④。 故天望而地藏也。 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以炮以燔,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故醴⑤盏在户,陈其牺牲,备其鼎俎,修其祝嘏⑥,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 作其祝号,醴盏以献,荐其燔炙。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节选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 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 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故圣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

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城郭不集,沟池不掘,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流,无他故焉,由其道故也。

(节选自《史记·礼书》)

【注】①燔:烤。捭:撕裂,分开。②污尊:古代掘地为坑当酒樽。抔:用手捧东西。③蒉桴:用草和土抟成的鼓槌。土鼓:筑土为鼓。④饭腥:用生米等放入死者口中的习俗。苴孰:用草叶包裹熟食以送死者出葬。⑤醴:指甜酒。⑥祝嘏:祭祀时祝祷和所传达的言辞。

阅读题目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有不由A命者B然C后俟之以刑D则民知E罪矣F故刑G一人而天下H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指制作器物的模型,与《活板》中“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的“范”用法相同。

B.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但“牺”与“牲”有区别,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恶,厌恶,与《大道之行也》中“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恶”意思相同。

D.尤,抱怨、怨恨,与《石钟山记》中“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尤”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死后头朝北,活着的人面向南居,是沿袭人类最初的做法;等人死时,亲人要向天招魂,向地下埋藏,即肉体入土,灵魂升天。

B.先人祭祀所施之礼,仪式或内容看似指向鬼神、祖宗等,但却是现实的反映或表现对现实的关注。

C.人生而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易怨愤、争斗,发生祸乱,因此古代帝王为了防止祸乱产生,就以礼泯灭人的欲望,约束人们行为。

D.遵行严明的礼义之道,适时使用民力并真心爱护他们,能使刑罚简省而威令推行无阻,使天下得到更好的治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

译文:

(2)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

14.从材料一看,礼是怎样产生的? (3分)

答:

阅读题目

1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 B D F (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活板》中“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的“范”是名词,本文中“范金合土”是指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搅和泥土烧制砖瓦陶瓷等,“范”是名词作动词。

12.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 “以礼泯灭人的欲望”说法错误。原文有“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意为古代帝王主张制定礼仪来满足人的欲望,供给人的需求。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答案 (1)来规范君臣的关系,加深父子的感情,使兄弟和睦,使上下整齐有序。 (关键词“笃”“睦”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王公遵循它,因此统一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遵循它,就会因此失掉国家。(关键词“臣”“捐”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更多试题与答案,关注微信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

14.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 ①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以“燔黍捭豚”等方式表达对鬼神的敬意。②后来圣人加以完善,以布帛、祝词等方式发展祭祀礼仪。(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礼的起初,开始于饮食。他们把谷物和分拆开的猪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焙烤,凿地为酒杯,用手掬而饮之,用泥土捏成的鼓槌敲打土制的鼓,好像可以凭此向鬼神致以敬意。等到他们死的时候,其家人就登上屋顶大声呼喊:“喂,某某回来吧!”之后就把生稻米含在死者口中,再用草叶包着熟食作为祭品送他下葬。所以这叫向天招魂而向地下埋藏。 肉体入之于地,灵魂升之于天,所以人死后头在北安葬,活着的人都面向南居,这都是从最初沿袭下来的。

后来有圣人出现,人们才懂得发挥火的作用,于是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搅和泥土烧制砖瓦陶瓷等,用来建造台榭、宫室,又用火来焙、来烤,制成甜酒和奶酪。加工丝麻,把它织成布帛,用来供养活人,送葬死者,祭祀鬼神和上帝,都是沿袭起初的做法。所以在祭祀的时候,甜酒摆在门边,陈列祭品,备齐鼎和俎,编撰好祝词和嘏词,以祈求天神和祖宗的降临 来规范君臣的关系 加深父子的感情 使兄弟和睦 使上下整齐有序。编制祝词,献上甜酒,进上烤肉。祝词向神灵告以孝顺之意,嘏词代神灵向主人告以慈爱之情,这叫作大祥。这是礼的圆满告成。

材料二:

礼是由人产生的。人生来就有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不能没有怨愤,怨愤没有节制就会发生争斗,争斗就会发生祸乱。 古代帝王厌恶祸乱,就制定礼仪来满足人的欲望,供给人的需求。君子在得到调养以后,又想使调养有所差别。所谓差别,就是尊卑贵贱各有等级,年龄长幼各有差等,贫穷和富足、卑微和高贵都能得到相称的待遇。人如果苟且求生,这样的人一定会死;如果只图利,这样的人一定会深受其害;把懒惰懈怠当作安逸,这样的人一定会招致危难;把恣情任性、争强好胜当作快乐,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到毁灭。 因此,圣人一概处之以礼义,就能事事得两全其美了。

礼是治理国家、辨正名分的最高标准,是强国固家的根本方法,是推行威势的有效措施,是成就功名的总纲。王公遵循它,因此统一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遵循它,就会因此失掉国家。不用高筑城墙,城外也不用挖掘防守用的沟池,不用建立坚固的阨塞要地,机弩不用张设,而国家平安不怕外敌侵扰,坚固异常,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是有严明的礼义之道,使理与情并行不悖,适时使用民力并真心爱护他们。 所以,百姓听命如影随形,如响附声。有不服从命令的,然后以刑罚处治他,百姓也就知罪了。所以,一人受刑而天下的人都顺从了。犯罪的人不怨恨在上位的人,知道是错在自己身上。 因而,刑罚简省而威令推行无阻,没有其他原因,按礼义之道办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