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在兵间久,厌武事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3-06-12 12:09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耿弇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阅读题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识A性B忠C厚D入E虽F极G言H正I议J及K与L宾M客N语O未P尝Q及R国S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对,本义为应答。此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的“对”意思一致。

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也借指官爵,按等级分为金印綟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及黄绶。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来也泛指高官。秦汉时期的九卿不一定是确指。

D.幸,有宠幸、宠爱、希望等义。此处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的“幸”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刘秀厌倦战争,久在军旅的他考虑到老百姓战后疲惫贫困、渴望休息的情况,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

B.刘秀维护功臣,撤销左右将军官职,以免他们因职务而有过失,让他们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且最后都得以保全爵位和财产。

C.阴识和阴兴都是忠君爱国之人,在处理与宾客的关系时,均懂得克制。他俩或得到皇帝的褒扬,或得到世人的称赞。

D.钟兴有功而不居功,皇帝认为钟兴教导太子和王侯有大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而他自始至终都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4分)

译文:

(2)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4分)

译文:

14.刘秀非常重视太子的教育,请根据选文概括他教育太子的核心思想,并指出他的具体做法。(3分)

参考答案

10. DJO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解析】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入”作为状语放在句首,前面应该断开,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及”解释为“等到”,一般放在句首,如“及至始皇”;“及与宾客语”作状语,后面可以断开。

11. D 【解析】此处的“幸”指皇帝亲临,根据语境可解释为巡视。“幸可广问讯”的“幸”解释为希望。

12. A 【解析】“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错误,原文是“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

13.(1)硃祜等举荐贾复,认为他适宜做宰相,而刘秀正责成三公整顿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荐,举荐,1分;宜,意动用法,1分;并,一律,都,1分;句意1分。)

(2)桓荣辨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辩明,均为动词,辨析和阐述,1分;相厌,“相”用在动词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此处应解释为压制对方,根据语境意译为使对方折服,1分;莫之及,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

14.①核心思想是修文德,敦儒学。(政治上主张礼乐教化+课业上学习儒家经典)(1分)②太子向他请教打仗的事,他拒绝了,希望太子能学会礼乐教化。(1分)③命阴识和阴新辅佐太子,命桓荣教授太子儒家经典,令钟兴教太子读春秋。(1分)

【参考译文】

刘秀在军旅中时间很长,厌倦战争,而且知道天下百姓疲惫贫困,渴望休息。自从陇、蜀平定之后,除非有危险紧急的情况,未曾再谈论军事。皇太子曾向他请教打仗的事,刘秀说:“从前卫灵公请教战争的事,孔子不肯答复。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邓禹、贾复知道刘秀决定放下武器,用礼乐教化进行统治,不愿功臣们身在洛阳而拥有重兵,于是二人交出军权,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刘秀也考虑到功臣们今后的去向,想保全他们的爵位和封地,不让他们因为职务而有过失,于是撤销左将军、右将军的官职。耿等也交出大将军、将军的印信绶带,全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他们被加以特进之衔,定期参加朝会。邓禹性格敦厚,有十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研习一种技能。他治家的严谨,对子孙的教育,都可以作为后世效法的榜样。家里的开支取自封地的收入,不从其他产业营利。贾复刚毅正直,有大节。回到宅第以后,关起门来修身养性。硃祜等举荐贾复,认为他适宜做宰相,而刘秀正责成三公整顿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这时,侯爵中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和三公九卿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恩宠特别深厚。刘秀虽然控制功臣,但往往能维护包容他们,原谅他们的小过失。远方进贡珍味美食,一定先赏赐所有诸侯,而太官都没有多余的,因此功臣全都保持他们的爵位财产,没有被诛杀或谴退的。

……

刘秀任命皇太子刘庄的舅父阴识代理执金吾,任命另一位舅父阴兴当卫尉,一齐辅导太子。阴识天性忠厚,在朝廷中虽然直言正谏,但等到和宾客们一起谈话时,从不涉及国事。刘秀敬重他,常常指着他告诫皇亲贵戚,勉励左右仿效。阴兴虽然礼贤下士,乐于助人,但宾客中没有豪杰侠客。他和同郡人张宗、上谷人鲜于衰关系不好,但知道他们对国家有用,仍然称赞其长处推荐他们做官。友人张汜、杜禽,和阴兴交往很深,阴兴认为他们华而不实,都只在钱财上帮助他们,始终不替他们说话,所以世人称赞他对国家的忠诚。刘秀任命沛国人桓荣当议郎,命他教授太子儒家经典。刘秀亲自到太学,召集众博士在他面前讨论问题,提出质疑。桓荣辩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刘秀对他特加赏赐。刘秀又命学生们一面击磬,一面唱儒家的雅歌。一整天才结束。刘秀让左右郎将汝南人钟兴教授皇太子和宗室诸侯爵读《春秋》,封钟兴为关内侯。钟兴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刘秀说:“你教训太子和亲王侯爵,不是大功劳吗?”钟兴说:“我是从师于少府丁恭。”刘秀于是又封丁恭为关内侯。而钟兴则坚决推辞,没有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