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猫(节选) 阅读答案

  2023-05-13 15:07 

瓦 猫(节选)

葛 亮

这个冬天,瑞红生下了一个男婴。

她对怀远说:“我和你商量,这个孩子,能用我们荣家的姓吗?”

怀远说:“我无父无母,随你。”

瑞红说:“你这么说,倒好像是我欺负了你。荣家是制瓦猫的,我们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坐房梁上,这手艺是要传下去的。那好,第二字用你的姓,总成了?”于是,这孩子叫荣宁生。怀远说,让他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很好。

开春时候,镇上办了小学校。可临近开学,县上派下来的国文老师,却因为家事来不了。校长措手不及,发着愁,便在村里转悠。他在一家人门口看到副春联。上写“大序归于六义;先师蔽以一言”。字是用的很秀拔的瘦金体。他想一想便敲开了门。

瑞红正在制陶,在围裙上擦着双手的泥。打开门,见是个陌生人,便问他找谁。校长说:“我找这写联的人。”

瑞红道:“联是我男人写的。”

校长笑笑说:“我可以见一见他吗?”

瑞红引他进来。校长便看一个男人从作坊里走出来,是当地人的打扮,身量倒是西南人少有的高,走路有些高低脚。但见他鼻梁上,还戴着一副飞行员用的墨镜。整个人便无端有一种时髦的滑稽。

两人坐下来寒暄。校长便听出了他北方的口音,便问:“小哥不是本地人啊?”怀远摇摇头,未说话。

校长看见他嘴角上的疤痕,便不再追问,只和他聊起当地的风物,聊着聊着,便聊起那副春联。看他健谈起来,渐渐又聊到有关《毛诗》的一桩公案。

听怀远的一番谈吐,校长点头称是,心里先有了数,竟至有些激动。他想,这个龙泉,还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他便说想请他到小学校做国文老师。如果他愿意,明天就拟聘书。

怀远听了,愣一愣,继而苦笑道:“您也看见了,我又瞎又瘸,怎么为人师表?”

校长说:“我请的是您的学问,不是样子。”

怀远又说:“我没有什么学问,都是些乡野小识。我就是个手艺人。”

瑞红在旁急急说:“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也配说自己是个手艺人!校长,我听懂了。你是要聘我男人去当先生。他以前做过先生,他是从北方来的,他在联大读的书。”

校长沉吟道:“如今西南联大在筹备北归了,没有想着要回去吗?”

几个人便都沉默了。两只春燕,剪着尾巴,在他们的头顶掠过,停在作坊的檐子下面,叽叽喳喳地忙着筑巢。

这时候,瑞红开了腔。她的声音与平日不同,慢而有力,每个字出来,都像是落在地上的铜豌豆。她说:“宁怀远,往日人叫你‘猫先生’,是好心抬举你。你现在就给我去,做个实实在在的先生。”

小学校开在龙头村的杨家祠堂。杨氏一族抗战初期整族迁移,不知去向。但这祠堂却留下来了。虽不轩敞,却十分规整。外头绿阴环绕,花木扶疏,环境幽雅清净;堂前的庭院里栽着四棵桂花树,经年郁郁葱葱。

几个年级各有自己的教室还有一间备课室,在偏厢。宁怀远教这些小孩子国文,有他自己的办法。以往教中学时并不觉得,他发觉了自己讲故事的才能。从《论语》到《春秋》,再到《左传》,一个解释一个,他便当作人之常情来讲。其中的臧否,是人间的。他也给他们讲国外的故事,讲《块肉余生录》①。他自然知道林琴南的翻译对原作做了许多的敷衍,但他就是喜欢,因为有中国人的烟火气。他讲《安徒生童话》,讲着讲着,觉得很不过瘾,就自己编了故事来讲。拿什么做主角呢?这些学生里,有许多其实都是旧相识,彼时他送瓦猫时,追着他后面嘲弄他的。后来叫他猫先生,如今真的就做了他们的先生。宁怀远就拿瓦猫来编故事,说它是上古时的神兽。当年共工大败于祝融,一头撞在了不周山上。山崩地裂,民不聊生。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剩下一块没用。这顽石浴火,自己便修炼成了一只似虎非虎的大猫。白天一动不动地驻扎在屋梁上守卫,晚上便四处云游行侠仗义。宁怀远的故事,便是瓦猫在夜间侠隐的故事。孩子们很爱听,有的甚而晚上专门跑出来,去看看屋梁上的瓦猫,是不是真像猫先生说的一样,跑走不见了。后来就有学生学给了校长。校长便笑道:“宁老师,你的瓦猫,倒和《红楼梦》里的通灵宝玉成了同胞。”宁怀远说:“等他们看懂了《红楼梦》,就不信我讲的故事了。”

龙泉②这个地方,敬重读书人,也崇敬学问。办学便也自然得到当地望族的支持。几家望族的年幼子弟,尤为好学。以往家中的私学相授,和宁怀远所教的有如琴瑟。孩子回家说了,他们便都知道了这年轻先生的不凡。到了年节,他们带了礼物,特地上门来拜访。荣瑞红不禁有些怵,想自己一个普通人家,何曾受到过如此待见。那镇上的小公子们,一口一个师娘。她心里欢喜,竟然束手束脚,不知如何应对。倒看宁怀远仍是落落大方的样子。

他们自己的孩子宁生,风吹见长,渐渐可以在院内爬动。宁生好动,看瑞红制陶,自己在屋檐底下和泥。瑞红冲他屁股上就是一巴掌,说:“学什么不好,学这粗笨活。往后一个榆木脑袋,怎么跟你爹读书?”

宁怀远说:“呦,你又不怕家里的瓦猫后继无人了?”

瑞红嘴硬道:“这倒两不耽误。白天去学堂,晚上跟我学手艺。”

(有删改)

①今译为《大卫·科波菲尔》。②龙泉镇,旧属西南地区昆明,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

阅读题目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瓦猫”为题,既交代了瑞红一家的匠人身份,又因瓦猫是神兽名字,加上小说以西南小镇为背景,彰显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B. 小说以校长的视角写宁怀远“有一种时髦的滑稽”“嘴角上的疤痕”,与瑞红介绍丈夫“在联大读的书”等内容,都暗示了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

C. “每个字出来,都像是落在地上的铜豌豆”,这个比喻写荣瑞红语气坚定,也表达了瑞红因丈夫不自信、犹豫而有些恼怒的情绪。

D. 小说结尾写瑞红教训儿子的事情,一方面透露出瑞红因丈夫教书深受欢迎而生的欢喜之情,另一方面也可见当地敬重读书人、崇尚学问的风尚。

7. 关于小说的语言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瑞红和怀远的对话贯穿节选部分,温雅平和又细致入微,写出了这对夫妻日常生活的融洽感。

B. 校长和怀远含而不露的对话,力度与分寸的拿捏到位,呈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读书人气质。

C. 小说写人状物庄重细致,“教国文”和“登门拜访”两个部分以古朴的文字描绘出了当地人的人格与信义。

D. 小说描绘了龙泉这个地方的日常生活,语言冲淡隽永,是对特定时代氛围的生动再现。

8.小说写“宁怀远教这些小孩子国文,有他自己的办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缘由。(6分)

9.这篇小说将凡人的日常写成传奇,请从“日常”与“传奇”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参考答案

6.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都暗示出了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说法错误:“在联大读的书”可以暗示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但“有一种时髦的滑稽”“嘴角上的疤痕”不能暗示故事发生的时期。

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小说描绘的是抗战时期,作者“冲淡”的语言,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时代感。这一点与《荷花淀》语言风格的表达效果类似。

8.①宁怀远将深奥的经典文学,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来讲,贴近学生的生活;

②宁怀远将陌生的外国小说,结合中国的生活日常来讲,贴近学生所处的时代;

③宁怀远以当地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瓦猫为素材,贯通古今,给学生讲中国历史和文化。(6 分,每点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域很容易确定,正在文句所处那一段。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结合文中“以往教中学时并不觉得,他发觉了自己讲故事的才能。从《论语》到《春秋》,再到《左传》,一个解释一个,他便当作人之常情来讲。其中的臧否,是人间的”可知,宁怀远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解文学经典作品,将对于学生们来说难以理解的经典结合现实的生活情境来讲,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接受;

结合文中“他也给他们讲国外的故事,讲《块肉余生录》。他自然知道林琴南的翻译对原作做了许多的敷衍,但他就是喜欢,因为有中国人的烟火气”可知,宁怀远在给学生们讲解陌生的外国小说时,融入了“中国人的烟火气”,是结合中国的生活日常来讲的,这样就可以贴近学生所处的时代;

结合文中“宁怀远就拿瓦猫来编故事,说它是上古时的神兽。……白天一动不动地驻扎在屋梁上守卫,晚上便四处云游行侠仗义。宁怀远的故事,便是瓦猫在夜间侠隐的故事”可知,宁怀远以当地生活中常见的瓦猫为素材,贯通古今,给学生讲中国历史和文化,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9. ①“日常”角度:荣瑞红与宁怀远给儿子取名字以及结尾处的夫妻争辩,校长因老师有事不能来发着愁在村里转悠,这都是荣家与村里的日常生活,富有普通人家的日常味道;②“传奇”角度:校长通过几句交流决定聘任瞎而瘸的宁怀远为小学国文老师,且宁怀远上课水平果然不同凡响,龙泉镇人对宁怀远的认可与敬重,都充满了传奇色彩;③“日常”+“传奇”的效果:将凡人的日常生活营造得富有传奇色彩,借助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带给读者奇异的阅读感受,于日常中凸显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6 分,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的能力,需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统整,答案前两点有角度有内容即可,第三点要能比较明确地点出“日常与传奇融为一体”“读者体验”等分析角度。

“日常”角度:文中写了很多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如开篇中“这个冬天,瑞红生下了一个男婴。她对怀远说:‘我和你商量,这个孩子,能用我们荣家的姓吗?’……”,夫妻间商量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再现;还有“可临近开学,县上派下来的国文老师,却因为家事来不了。校长措手不及,发着愁,便在村里转悠”的描写,也是现实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都富有普通人家的家常味道,是凡人的日常。

“传奇”角度:文中校长因看到一幅用“很秀拔的瘦金体”写成的春联,便找到“又瞎又瘸”的宁怀远,邀请他担任小学国文老师,具有传奇色彩;宁怀远曾在联大读书,“教这些小孩子国文,有他自己的办法”,上课水平不同凡响,得到了龙泉镇人的认可与敬重,具有传奇色彩。

“日常”+“传奇”的效果:将凡人的日常与传奇融为一体,可以使原本普通的故事借助相对离奇的情节更富吸引力,带给读者更加新奇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在日常中凸显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