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节选) 阅读答案

  2023-05-09 14:34 

三三(节选)

沈从文

(1)第二天,妈妈要三三送鸡子到砦子里去,三三不说什么,只摇头。妈妈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只好亲自送去。母亲走后,三三一个人在碾坊里玩,玩厌了又到潭边去看白鸭,看了一会鸭子,等候母亲还不回来……心里老不自在,回到碾坊里去。

(2)但是过了一会,母亲可仍然回来了。回到碾坊一脸的笑,跨着脚如一个男子神气,坐到小凳上,告给三三如何见到那先生①,那先生如何要她坐到那个用粗布做成的软椅子上去,又说到城里人说的三三为何不念书,城里女人全念书。又说到……

(3)三三正因为等了母亲半天,十分不高兴,如今听到母亲说到的话,莫名其妙,不愿意再听,所以不让母亲说完就走了。走到外边站到溪岸旁,望着清清的溪水,记起从前有人告诉她的话,说这水流下去,一直从山里流一百里,就流到城里了。她这时候想……什么时候我一定也不让谁知道,就要流到城里去,一到城里就不回来了。但如果当真要流去时,她愿意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同她在一处流去。同时还有,她很想母亲永远和她在一处,她才能够安安静静地睡觉。

(4)母亲看不到三三,站在碾坊门前喊着:“三三,三,天气热,你脸上晒出油了,不要远走,快回来!”

(5)三三一面走回来,一面就自己轻轻地说:“三三不回来了!”

(6)下午天气较热,倦人极了,躺到屋角竹凉床上的三三,耳中听着远处水车陆续的懒懒的声音,眯着眼睛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越看越活,朦朦胧胧便睡着了。

(7)她还似乎看到母亲包了白帕子,拿着扫帚追赶碾盘,绕屋打着圈儿,就听到有人在外面说话,提到她的名字。

(8)只听到说:“三三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不出来?”

(9)她奇怪这声音很熟,又想不起是谁的声音,赶忙走出去,站在门边打望,才望到原来又是那个白脸的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钓鱼。过去看了一下,却看到那个钓竿,是总爷家管事先生的烟杆,一头还冒烟。

(10)拿一根烟杆钓鱼,倒是极新鲜的事情,但身旁似乎又已经得到了许多鱼,所以三三非常奇怪。正想去告诉母亲,忽然管事先生也从那边来了。

(11)好像又是那一天的那种情景,天上全是红霞。如今碰到这两个人,管事先生同那白脸城里人,都站在那石墩子上,轻轻地在商量一件事情。这两人声音很轻,三三却听得出,是一件关于不利于己的行为。因为听到说这些话,又不能嗾人走开,又不能自己走开,三三就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脸上也像天上的霞一样。

(12)那个管事先生装作正经人样子说:“我们是来买鸡蛋的,要多少钱把多少钱。”

(13)那个城里人,也像唱戏小生那么把手一扬,就说:“你说错了,要多少金子把多少金子。”

(14)三三因为人家用金子恐吓她,所以说:“可是我不卖给你,不想你的钱,你搬你家大块金子来,到场上去买老鸦蛋吧。”

(15)管事先生于是又说:“你不卖行吗,你舍不得鸡蛋为我做人情,你想想,妈妈以后写庚帖②,还少得了管事先生吗?”

(16)那城里人于是又说:“向小气的人要什么鸡蛋,不如算了吧。”

(17)三三生气似的大声说:“就算我小气也行。我把鸡蛋喂虾米,也不卖给人!我们不羡慕别人的金子宝贝。你同别人去说金子,恐吓别人吧。”

(18)可是两个人还不走,三三心里就有点着急,很愿意来一只狗向两个人扑去。正那么打量着,忽然从家里就扑出来一条大狗,全身是白色,大声汪汪地吠着,从自己身边冲过去,即刻这两个恶人就落到水里去了。

(19)于是溪里的水起了许多水花,起了许多大泡,管事先生露出一个光光的头在水面,那城里人则长长的头发,缠在贴近水面的柳树根上,情景十分有趣。

(20)可是一会儿水面什么也没有了,原来那两个人在水里摸了许多鱼,全拿走了。

(21)三三想去告给妈妈,一滑就跌下了。

(22)刚才的事原来是做一个梦。母亲似乎是在灶房煮午饭,因为听到三三梦里说话,才赶出来的。

(23)见三三醒了,摇着她问:“三三,三三,你同谁吵闹。”

(24)三三定了一会儿神,望妈妈笑着,什么也不说。

(25)妈妈说:“起来看看,我今天为你焖芋头吃。你去照照镜子,脸睡得一片红!”虽然照到母亲说的,去照了镜子,还是一句话不说。人虽早清醒,还记得梦里一切的情景,到后来又想起母亲说的同谁吵闹的话,才反去问母亲,究竟听到吵闹些什么话。妈妈自然是不注意这些的,所以说听不分明,三三也就不再问什么了。

(26)直到吃饭时,妈妈还说到脸上睡得发红,所以三三就告给老人家先前做了些什么梦,母亲听来笑了半天。

1931年

(有删改)

【注】①“那先生”即下文中的“城里人”。因为养病,“城里人”来到了位于湘西一角的杨家堡,结识了三三,并引起了少女三三的朦胧情感。②庚帖: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的帖子。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三的母亲从城里回来后告诉三三城里女人是全念书的,立即就激发了三三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B.三三“不让母亲把话说完就走了”只是因为她要表达对母亲把她一个人留在家中看守碾坊的不满。

C.三三想和“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一起流去,表明三三的单纯和天真。

D.第5段划线句子表明三三在和母亲赌气,反映了三三既向往城市生活又舍不得母亲的矛盾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了少女情窦初开的故事。作者采用淡化情节、散文化的表达,既契合所讲述故事的特点,同时又增加了作品的诗意之美。

B.本文运用梦境展示主人公微妙心理。三三入梦时“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中看到的“瘦人”就是她的意中人。

C.在梦中三三看到城里人用烟杆钓鱼,落水后头发缠在柳树根上。这些荒诞情节既符合梦境的特征,也体现了三三心理的日渐成熟。

D.本文通过清溪、水车、碾坊、鱼、鸭子等意象,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氛围,不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反衬出都市生活的庸俗。

8.本文多次写到三三“脸红”的细节,请分析这一细节的用意。

9.沈从文曾说:“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定,以及对未来光明的向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6.D

7.A

8.①和城里人病态的白脸形成对比,突出三三自然健康的美。②三三梦中的红霞象征着现实中三三的红脸,通过脸红,巧妙地连接起了现实和梦境。

9.①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少女三三情窦初开,产生了对爱情的朦胧渴望;②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定: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作品通过描写单纯美好的乡村表达对混乱黑暗现实的否定;③对未来光明的向往:通过赞美三三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寄托爱与美的人生理想。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立即就激发了三三对都市生活的向往”有误,应当是她来到水边之后,看到流水之后才引发的。

B.“只是因为”以偏概全,三三“不让母亲把话说完就走了”既有对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不满,也有对母亲莫名其妙夸赞城里女人的厌烦和不如城里女人的自卑。

C.“表明三三的单纯和天真”错,表明三三舍不得离开熟悉的碾坊环境。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瘦人’是她的意中人”有误,选文中并未提及瘦人的身份。

C.“体现三三心理的日渐成熟”有误,这些荒诞的情节恰恰反映了三三的天真和幼稚。

D.“反衬出都市生活的庸俗”有误,自然清新的环境只是为了衬托三三单纯美好的人性。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原来又是那个白脸的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钓鱼”城里人的白脸是病态的,而“你脸上晒出油了”三三d 脸是红润健康的,白脸与红脸,城里与乡下形成对比,突出三三自然健康的美。

“三三就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脸上也像天上的霞一样”“脸睡得一片红”三三梦中的红霞象征着现实中三三的红脸,脸红是因为睡着了,睡梦中产生了梦境,通过脸红,巧妙地连接起了现实和梦境。

9.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①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仿佛一个瘦人的脸,越看越活”主人公三三是在单纯环境中生长的一个清纯质朴的女孩,三三情窦初开,爱意觉醒,产生了对爱情的朦胧渴望;

②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定:本文通过清溪、水车、碾坊、鱼、鸭子等意象,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氛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小说创作于1931年,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作品通过描写单纯美好的乡村表达对混乱黑暗现实的否定;

③对未来光明的向往:通过赞美三三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寄托爱与美的人生理想。小说以湘西山村偏僻的一角杨家磨坊为背景,通过对十五岁少女三三情窦初开、爱意觉醒的一段朦胧情思的描绘,歌颂了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扭曲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也向人们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表达了沈从文对故乡家园的挚爱与陶醉,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对未来光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