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作家的阶层分化与文学新变 阅读答案

  2023-05-04 16:29 

宋代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宋代士人,他们不仅是传统雅文学(诗、词、文)的主要作者,也是新兴俗文学(戏曲、白话小说)的重要参与者。从政治权力的分享、经济收入的分配、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来看,南宋士人的阶层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宋代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科举社会,日趋完备的科举制度与宋代士人的命运关系极为密切。以是否科举入仕作为标准,可以将宋代士人大致分为仕进士大夫和科举失利或不事科举的士人两大阶层,或可概括为科举体制内士人和科举体制外士人两类。北宋的士大夫精英大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南宋士人中的一部分,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特征,但能在这三方面均达到极高地位如欧阳修、苏轼者,已不多见,贤如朱熹,主要身份乃是学者,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建树尚逊一筹。而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大量游士、幕士、塾师、儒商、术士、相士、隐士所组成的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笔者三十多年前曾向钱钟书先生请教及此,他回信说:“江湖诗人之称,流行在《江湖诗集》之前,犹明末之职业山人。”明末山人,尤在江南一带,多如牛毛,袁宏道叹为“山人如蚊”。他们大都处于奔走漂泊、卖文为生的生存状态。钱先生这句话,敏锐地揭示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的产生及其历史承续与演化,职业性的“假山人”实乃“真江湖”,前后一脉相承。近年西方汉学家所讨论的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共同体”命题,除了主要包括科举入仕的精英群体外,也应把这部分士人群体安置于适当的位置。这一阶层的古人,因政治权力的缩小、社会地位的下降、精英意识的淡薄,也导致了他们在文学取向上的巨大差异。

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波及文坛,即其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写作,“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这在南宋中后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能是历史的巧合,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大多在宋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前后去世,如陆游(1125-1210)、范成大(1126—1193)、杨万里(1127— 1206)、辛弃疾(1140— 1207)。此外,陈亮卒于1194年、朱熹卒于1200年、洪迈卒于 1202年、周必大卒于1204年、刘过卒于1206年、姜夔约卒于1209年。自此以后七十多年(几占南宋时期的一半)成为一个中小作家腾喧齐鸣而文学大家缺席的时代。文学成就的高度渐次低落,但其密度和广度却大蝠度上升。

宋代士人群体内部的层级分化,依违于科举体制而派生的两类文士,他们的自我角色认定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属于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具有较强的社会承担精神与精英意识,在外来军事打击下所催生的国难意识,使他们深感民族存亡的沉重与沉痛,和战之争和党派之争交相纠葛,成为南宋政治关注的焦点;表现在文学领域,抗金、抗元是最为集中的主题,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贯穿于南宋诗坛、词坛。这既为汉唐文学所未有,也为北宋文学所罕见。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双峰并峙,是南宋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瑰宝。

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固然不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宋元之交时期的遗民诗人就是如此。然而相对而言,他们大多对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疏离,秉持一种相对纯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营,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他们已不太顾及文学“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谒的手段、谋生的工具。江西诗派的中后期作家、“四灵”和江湖诗人群等,均属“民间写作”的范畴。元人黄潜曾感叹说:“呜呼!四民失其业久矣,而莫士为甚。”他对宋元以来士人中放弃科举本“业”之风的惊呼,表明了他对士人阶层急剧分化形势的不解与惊诧。其实,这是无法逆转的。

上述层级划分自然足相对的,并非泾渭分明的。尤对士人个体而言,情况千变万化,一生中难免升沉顺逆,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每位作家的社会身份作出还一的鉴别和归类: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不入仕作家群也离不开入仕官僚的揄扬和支持,宣扬“四灵”的叶近,江湖派最大诗人刘克庄,均为上层官吏。作为大量江湖谒客的幕主,亦非主管官员不办。然而这一社会群体虽无法严格界定,却是有固定所指的实际存在,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对于把握与认识长达南宋文学史近二分之一时间里诗坛、词坛的下移趋势,实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王水照《南宋作家的阶层分化与文学新变》)

阅读题目

1. 楔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宋的士大夫精英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南宋士人中的一部分,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特征。

B. 在南宋中后期的文坛上,文学的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写作,导致“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

C. 在作者看来,陆游的诗、辛弃疾的词,双峰并峙,是宋代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瑰宝。

D. 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中后期作家、“四灵”和江湖诗人群等,均属“民间写作”的范畴。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南宋中后期,士人阶层的分化加剧,江湖士人群体纷纷涌现,构成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B. 第一段中加点词语“新型社会群体”“这部分士人群体”“这一阶层的士人”均指江湖士人群体。

C. 南宋时期,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都缺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

D. 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文学成就的高度渐次低落,但其密度和广度却大幅度上升。

3. 南宋中后期,随着作家阶层的逐步分化,文学创作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请具体概括这一时期文人在创作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

1. D

2. C

3. ①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在创作中,以抗金、抗元作为最为集中的主题,呈现出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②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多秉持一种相对纯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营,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或者:不太顾及文学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谒的手段、谋生的工具。)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是”错误,原文为“北宋的士大夫精英大都是集官僚、文人、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说法绝对。

B.“导致”强加因果,原文是“南宋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型与分化,造成了整个文化的下移趋势波及文坛,即其主要力量转入了民间写作,‘布衣终身’者纷纷登上文学舞台,这在南宋中后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C.“是宋代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错误,原文为“是南宋文学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扩大范围。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大都缺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错误,原文为“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固然不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宋元之交时期的遗民诗人就是如此”,曲解文意。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 一般说来,属于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具有较强的社会承担精神与精英意识,在外来军事打击下所催生的国难意识,使他们深感民族存亡的沉重与沉痛,和战之争和党派之争交相纠葛,成为南宋政治关注的焦点;表现在文学领域,抗金、抗元是最为集中的主题,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贯穿于南宋诗坛、词坛”可知,体制内的入仕作家在创作中,以抗金、抗元作为最为集中的主题,呈现出慷慨昂扬、悲愤勃郁的基调;

根据“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固然不乏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作品,宋元之交时期的遗民诗人就是如此。然而相对而言,他们大多对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疏离,秉持一种相对纯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营,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他们已不太顾及文学‘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谒的手段、谋生的工具”可知,属于体制外的不入仕作家大多秉持一种相对纯粹的文学观念,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经营,追求情感交流的新自由。(或者:不太顾及文学的儒家教化功能,纯为个人思想感情的抒写需要而写作,甚或变作干谒的手段、谋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