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循吏列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3-04-08 16:51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阅读题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B.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C.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D.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尺籍,指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也指军籍,“士无尺籍”是说当时男子无服兵役。

B. 高弟也作“高第”,指考核中获得了高等级,后指代科举中试者,文中意为品学兼优。

C. “疾出其家妇”的“疾”意思是急速、快速,与荀子《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相同。

D. “行县”的“行”意为巡视、巡察,文中指石奢以国相的身份视察各属县,了解民生民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他项是( )

A. 孙叔敖担任楚国国相期间,施政宽缓不苛,对百姓施以教化,使得楚国出现了官民同心、风俗淳美、为官者正直、作恶者不起的和乐局面。

B. 子产担任郑国国相,执政一年,就使百姓有明显变化;不过数年,市场买卖公平有序,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去世后,百姓悲痛不已。

C. 公仪休遵奉法度,公正不苟,在他的影响之下,百官行为端正;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

D. 石奢刚强正直、廉洁公正,尽管楚昭王并未因他放走自己的父亲而追究他的责任,但他还是认为不遵守王法并非忠臣所为,于是刎颈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2)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14. 司马迁为什么将孙叔敖等四人都列入《循吏列传》?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答案】

10. B

11. C

12. C

13. (1)秋冬两季就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2)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我该当死罪。

14. ①关爱百姓,不施苛政;②奉公守法,律己甚严;③洁身自好,不与民争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能够买得起鱼;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不能收下。”

“故”为表结果的关联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C;

“谁复给我鱼”,“谁”为“给”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C.“相同”错误,“声非加疾也”的“疾”:强劲,引申为洪亮。句意: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声音没有变得洪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错误,原文“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是说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担心其他织妇无法卖掉她们的织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劝”,鼓励;“以”,借助;“所便”,便利的谋生之路。

(2)“以父”,以惩治父亲;“不孝也”“非忠也”,判断句;“纵”,纵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孙叔敖“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去世时百姓痛哭,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可见,关爱百姓,不施苛政;

公仪休“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石奢“坚直廉正,无所阿避”可见,奉公守法,律己甚严。

公仪休“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石奢“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可见,洁身自好,不与民争利。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当做榜祥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担任楚国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出现。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子产,是郑国的大夫。子产担任国相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行为自行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能够买得起鱼;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觉得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视察各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幸;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