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唐震传 阅读答案

  2022-08-19 15:45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早,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县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十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图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B.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C.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D.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第,犹登科,科举考中进士,其中“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 封题,文中指科举考试前主考官员将试题密封以示其保密性的一种做法。

C. 提刑,宋代官职名称,掌管稽考一路刑狱、审问囚徒、详覆案牍等事务。

D. 陴,也称“女墙”,俗称“城垛子”,古时指城上的矮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震闻过则喜,不愿仰仗他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如果有人说出了他的过失,他便很高兴;有个权贵曾经推荐过他,可是他并没有借助对方。

B. 唐震依法力争,深谙定罪量刑。关于案件将要定罪量刑一事,潜说友的看法与唐震不同,潜说友将事情上呈刑部,结果刑部肯定了唐震的意见。

C. 唐震办事得法,关心百姓疾苦。江东发生旱灾时,他上奏了朝廷减少成批大量运米、免除百姓赋税、要求富人分发粮食等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D. 唐震力主抗元,为国英勇捐躯。在元军攻打饶州时,他日夜操劳;在万道同劝他投降时,他断然拒绝;兵败后,他不逃不降,最后因为此事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

(2)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14. “父亲状告雇主杀死儿子”一案的处理表现了唐震哪些过人之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 B

11. B

12. C

13. (1)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毫不退让。

(2)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很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

14. ①敢于质疑,不止步于已有案件结论;②勤于查访,最后在临近郡中找到了小孩;③注重实证,唐震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得以纠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参考句意: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就溃散了。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这是定语后置句,“民有李希圣者”作主语,中心词为“民”,“谋”为谓语,“出降”作宾语,这是独立的句子,应该在“降”后停顿,排除A。

“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中,“元兵大至”主谓宾完整,独立的句子,“都大提举邓益遁”中“都大提举邓益”为主语,官职和人名属于同位语,“遁”为谓语,成分完整独立成句,所以“都”前断开,排除C。

“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中,“众”为主语,“惧”为谓语,“众”前“惧”后断开,“不能战”作谓语,承前省略主语“众”,“不能战”应该独立,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科举考试前主考官员将试题密封以示其保密性的一种做法”错误,文中的“封题”应指书札封口上的签押。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他上奏了朝廷减少成批大量运米、免除百姓赋税、要求富人分发粮食等事”由原文可知:是“劝说富人分发粮食”,且这不是他上奏的内容。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尹”,担任官职,治理;“恃”,仰仗;“骄蹇”,傲慢无礼;“顾让”顾忌谦让。

(2)“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合”,合围;“亟”,赶快。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图片能力。

相关信息是“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从“震视牍疑之”中可见用于质疑不敷衍了事。从“密物色之”中可见有了想法便行动,办事讲求效率,想到的便能够执行。从“震出其子示之”中可见注重实证,眼见为实,实事求是,办案讲求证据。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他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介正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箱子中。不久这个权贵参与政事,唐震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毫不退让。适逢府中有案件将要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朝廷减少成批大量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还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免除他们自身的赋税。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了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大怒,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请求救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银、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寄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委婉地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很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再劝说,都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于是因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