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见兼词归纳与例析

  2021-12-17 16:11 

什么是兼词?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杨伯峻先生。

杨伯峻在《文言文法》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的作用,又起介词的作用,‘一身而二任了’。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

简单来说,兼词就是指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其读音一般是所兼两个词的拼合。

古汉语常见的兼词主要有六个,现简要说明如下:

一、诸

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②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二、盍

“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

①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②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三、焉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

①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四、旃

“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①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②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五、叵

“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

① 居心叵测(成语)

②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六、耳

“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①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