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使至楚 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3-06-11 12:28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悦。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子贡见太宰嚭,太宰嚭问曰:“孔子何如?”对曰:“臣不足以知之。”太宰嚭曰:“子不知,何以事之?”对曰:“惟不知,故事之,夫子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太宰嚭曰:“子增夫子乎?”对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赐犹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为不知。”太宰嚭曰:“然则子有所酌也。”对曰:“天下有大樽而子独不酌焉,不识谁之罪也。”赵襄子谓仲尼曰:“先生见人主七十君矣,而无所通,不识世无明君乎?意先生之道,固不通乎?”仲尼不对。异日,襄子见子路曰:“尝问先生以道,先生不对。知而不对则隐也。隐则安得为仁?若信不知,安得为圣?”子路曰:“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梃①,岂能发其声乎哉?”

(节选自《说苑·善说》)

【注】①梃,通“莛”,草本植物的茎。

阅读题目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蘧A伯B玉C见D楚E王F使G事H毕I坐J谈K话L从M容N言O至P于Q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车,一种礼节,在车上扶轼表示礼敬。“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B.谨,副词,恭谨之意,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谨庠序之教”的“谨”意思相同。

C.堕,同“隳”,破坏、毁坏之意。与《过秦论》中“隳名城”的“隳”意思相同。

D.“先生见人主七十君矣”与《苏武传》中“信义安所见乎”两句的“见”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蘧伯玉在濮水遇见公子暂,公子暂虽未明言所托何事,但委婉地表达出他希望蘧伯玉能够为他进言于楚王,从而改变自身境遇。

B.在和楚王谈及“士”的话题时,蘧伯玉先言楚士最多,进而话锋一转,指出士虽多而楚王未能善用,这引发了楚王进一步的询问。

C.蘧伯玉以生于楚国而未得到善用的伍子胥和蚡黄为例,自然将谈话内容转向公子皙,楚王明白了他的用意,派遣使者追回了公子皙。

D.太宰嚭询问子贡是否对孔子有所增益,子贡予以否定,并将自己比作泥土,将孔子比作大山,再次向太宰嚭表明自己确实不了解孔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惟不知,故事之,夫子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4分)

(2)知而不对则隐也。隐则安得为仁?若信不知,安得为圣?(4分)

14.文末子路以“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梃”回答襄子,这一表达有何特点及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3分)FIL

评分参考: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四处及以上为 0 分。

11.(3分)B(“意思相同”理解有误。“谨庠序之教”的“谨”,用作动词,意为“慎重办理”)

12.(3分)D(“再次向太宰嚭表明自己确实不了解孔子”不符文意。“且为不知”意为“而且是不明智的”)

13.(8分)

(1)(4分)正因为不了解,所以侍奉他(拜他为师),孔子好比大山林一样,百姓能从他那里满足各自的需求。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事”“犹”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知道却不回答是隐瞒(自己),隐瞒(自己)怎么称得上仁厚?假如的确不知道,怎么能称为圣人?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 2 分: “ 对 ”“ 信 ”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3分)

①运用比喻,将襄子询问孔子比作以梃撞钟;②以梃撞钟,钟自然不会发出声音;③子路以此为喻,巧妙而含蓄地解释了襄子的疑问。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蘧伯玉出使到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公子皙。子皙说:“请问贵客将要去哪里?”蘧伯玉在车上扶轼向他表示礼敬。公子皙说:“我听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蘧伯玉说:“我恭谨地接受您的吩咐。”蘧伯玉拜见楚王,出使的公事完毕后,与楚王坐下谈话,从容地谈到了士人。楚王问:“哪个国家士人最多?”蘧伯玉说:“楚国士人最多。”楚王十分高兴。蘧伯玉(又)说:“楚国士人最多,但楚国却不能任用。”楚王惊惧不安地说:“这话怎么讲?”蘧伯玉说:“伍子胥生长在楚国,逃亡到吴国。吴国接纳他并用他做国相,发兵攻打楚国,毁坏了楚平王的坟墓。伍子胥生在楚国,吴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蚡黄生长在楚国,跑到了晋国,治理好七十二县,路不拾遗,百姓不妄取,城门不关闭,都城无盗贼。蚡黄生长在楚国但晋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这次我来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了公子皙,他对我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吧?’又不知道公子皙将治理哪里?”于是楚王派出使者驾上驷车一辆,副使车二辆,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是蘧伯玉的力量。子贡谒见太宰嚭,太宰嚭问他说:“孔子这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还不能够了解他。”太宰嚭问:“你不了解他,为什么要侍奉他(拜他为师)呢?”子贡回答说:“正因为不了解,所以侍奉他(拜他为师),孔子好比大山林一样,百姓能从他那里满足各自的需求。”太宰嚭问:“你对先生有什么增益吗?”子贡回答说:“先生是不能增益什么的。我好比一堆泥土,用一堆泥土来增添大山,不仅不能增加大山的高度,而且是不明智的。”太宰嚭说:“那么你应该有所收获了。”(子贡)回答说:“天下有大酒樽,但只有你不去斟饮,不知道这是谁的过错。”赵襄子对孔子说:“先生求见诸侯国七十多个国君了,但没有什么地方行得通。不知道是这世上没有英明的国君呢?还是先生的主张,本来就行不通?”孔子不回答他。后来,赵襄子见到子路,便问他:“(我)曾经拿先生的主张问先生,先生不回答。知道却不回答是隐瞒(自己),隐瞒(自己)怎么称得上仁厚?假如的确不知道,怎么能称为圣人?”子路说:“假设用草茎去撞击天下的鸣钟,难道能使它发出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