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骏马监北地傅介子使大宛,至楼兰、龟兹,责其王,皆谢服。会匈奴使从乌孙还,在龟兹,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悬首北阙下。
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
秋七月,封傅介子为义阳侯。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人与人相于,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之相于而已矣;未闻以信义施之虎狼与蜂虿也。宋襄公奉信义以与楚盟,秉信义以与楚战,兵败身伤而为中国羞。于楚且然,况其与狄为徒,而螫嘬及人者乎!
楼兰王阳事汉而阴为匈奴间,傅介子奉诏以责而服罪。夷狄不知有耻,何惜于一服,未几而匈奴之使在其国矣。信其服而推诚以待之,必受其诈;疑其不服而兴大师以讨之,既劳师绝域以疲中国,且挟匈奴以相抗,兵挫于坚城之下,殆犹夫宋公之自衄于泓也。傅介子诱其主而斩之,以夺其魄,而寒匈奴之胆,讵不伟哉!故曰: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何也?信义者,人与人相于之道,非以施之非人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四)
阅读题目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当白龙A堆B乏水草C常主D发E导F负水G担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趁机,与《过秦论》“因河为池”的“因”用法和意思不相同。
B.白,禀告,与《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的“白”意思相同。
C.“且以大汉之强”和“于楚且然”两句中的“且”用法和意思相同。
D.疲,使动用法,与《苏武传》“欲因此时降武”的“降”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兰新王拒绝入汉朝拜,原因是他之前曾在匈奴为质,也是靠匈奴的帮助才回国得到王位的,因而疏远汉朝。
B.傅介子起初没能接近楼兰王,于是假装要离开去楼兰的西边境,之后又派翻译传话诱楼兰王相见并完成刺杀。
C.尉屠耆亲附汉朝而被立为王,因担心自己根基薄弱,于是向汉朝请求派将领吏士在伊循城·屯田并长期驻守。
D.王夫之认为如果不是傅介子成功的斩首行动,将来兴兵远伐楼兰有可能失利,会落于宋襄公一样的挫败结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
(2)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
14.对傅介子斩杀楼兰王一事,司马光认为“以为奇功,过矣”,王夫之则认为“讵不伟哉”,你不认可谁的看法?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3分)
阅读题目
10.BCF 11.C (况且,尚且。) 12.B (假装要去西国,已离开至西境。)
13.(1)傅介子宣告楼兰王背叛汉朝之罪,说道:“天子派我诛杀楼兰王,应改立在汉朝的王弟尉屠耆为王。”(“谕”“更”、定语后置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2)如果一定认为楼兰王有罪,要征讨他,也应堂堂正正地派遣军队,公开地施行惩罚。(“必”“陈师鞠旅”“明致其罚”各1分,整体句意1分)
14.不认同司马光,①傅介子以勇气和智慧深入敌国斩楼兰王,威慑了敌人并建立亲汉政权,避免了将来朝廷劳师远征及受挫的可能,确实是奇功;②司马光所说的楼兰已服罪,所以要讲信义,讨伐也要“明其罚”的见解太迂腐,因为楼兰王曾多次反覆,服罪只是权宜,对凶残顽固的敌人,不需要讲信义。
不认同王夫之,①傅介子是汉朝派出的使节,挟金为名进行刺杀行动,首先就违背了外交准则;②王夫之强行把人分为“人”和“非人”,说夷狄不是人,由此推导出不能跟楼兰讲什么信义,这一点论据是不对的。(一点1分,2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