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某自丱角读书及有知识,迄今四十年,时态历观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问之曰:“君家曩时蕃衍盛大,何贫贱如是之速耶?”有应于予曰:“嗟呼! 吾高祖起自忧勤,噍类数口,兄叔慈惠,弟侄恭顺,为人子者告其母曰: ‘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酬,使我兄叔之和也。’为人夫者告其妻曰: ‘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使我弟侄之和也。’ 于是共卮而食,共堂而燕,共库而泉,共廪而粟。寒而衣,其币同也;出而游,其车同也。下奉以义,上谦以仁。逮其子孙蕃息,妯娌众多,内言多忌,人我意殊,礼义消衰,诗书罕闻,星分瓜剖。父无争子而陷于不义,夫无贤妇而陷于不仁,所志者小而所失者大,至于危坐孤立,患害不相维持,此其所以速于苦也。”
某闻而泣之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可志此以为吾族之鉴因为常语以劝焉。吾子其听否?昔先猷以子弟喻芝兰玉干生于阶庭者,欲其质之美也。又谓之龙驹鸿鹄者,欲其才之俊也。质既美矣,光耀我族; 才既俊矣,荣显我家。岂宜偷取自安而忘家族之庇乎?
吾族居此四世矣,未闻公家之追负,私用之不给,泉粟盈储,金朱继荣,大抵礼义之所积,无分异之费也。其后人心不坚,无胜己之交,信小人之党,骨肉不顾,酒戴是从,乃至苟营自私,偷取目前之逸,恣纵口体,而忘远大之计。居湖坊者,不二世而绝; 居东阳者,不二世而贫。其或天欤?亦人之不幸欤?吾子力道闻学,执书册以见古人之遗训,观时利害,无待老夫之言矣。愿以吾言敷而告之,吾族敦睦当自吾子起。志之曰《家诫》 时绍圣元年八月日书.
(节选自黄庭坚《家诫》)
材料二:
《大学》曰: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爱者所以使众也。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司马光《温公家范》)
阅读题目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某闻而泣之A家之不齐Ⓑ遂至如是C之甚Ⓓ可志此以为E吾族之鉴F因为常语G以劝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禦绁,原指捆绑犯人的绳索,文中指囚禁,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中的“网”用法相同。
B. 速,文中意思为快速,与《六国论》 “始速祸焉”、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义相同。
C. 燕,文中同“宴”,意为进餐、宴饮,与《项脊轩志》 “客逾庖而宴”中的“宴”意义相同。
D. 而,在此处表示顺承,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而”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黄庭坚从自己的人生见识出发,对迅速败落的家族情况进行剖析,论证了家族内仁义的重要性。
B. 如果一个家族不能保持礼义,成员之间不相互提醒,家族内部就不能亲善和睦,甚至会导致四分五裂。
C. 黄庭坚以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多处运用对比,如将豪门大族的衰颓和自己家族的振兴对照,引起子弟警醒。
D.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既有对儒家典籍的引用,又有个人的论述,阐述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昔先猷以子弟喻芝兰玉干生于阶庭者,欲其质之美也。
(2) 乃至苟营自私,偷取目前之逸,恣纵口体,而忘远大之计。
14. 请概述两则材料中对家族子弟教诲的内容。(5分)
阅读题目
10. ADF【解析】正确断句为:某闻而泣之,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 可志此以为吾族之鉴,因为常语以劝焉。
11 B【解析】B项中,“始速祸焉”中的“速”意为“招致”;“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为“邀请”。D项中,“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中的“而”意为“就,则”,表示顺承,《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而”意为“并且,而且”,表示递进,两者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12.C【解析】“将豪门大族的衰颓和自己家族的振兴对照”说法错误,对豪门大族和“吾族”的对比,都是自身由盛而衰的对比,并不是豪门大族的衰颓和自己家族的振兴的对比。
13. (1) 古代先贤把后辈们比作生长在庭院中的芝兰玉树,是期望他们品质美好。
[4分。“以”, 把, 1分;“芝兰玉干生于阶庭者”, 定语后置, 1分; 判断句, 1分; 大意1分]
(2) 以至于苟且钻营、自私自利,贪取眼前的安逸,放纵口腹之欲,而忘记了长远的谋划。[4分。“自私”, 自利, 谋求个人利益, 1分;“恣纵”, 放任、放纵, 1分;“计”, 谋划、打算,1分; 大意 1分]
14. ①家族子弟应能合乎礼义,既奉养长辈,又能规谏自己的父母; ②家族子弟应读书修身,使自己品质美好、才华出众,同时不忘家族大计;③家族子弟应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
[5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2分,第③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从自幼时读书。到有了一些知识。迄今四十年了,世事百态历历在目。(曾经看到) 高门大户、豪门大家、世袭贵族,金银珠宝布满厅堂,没过几年再次探访,只看到田地废弃无人耕种,粮仓空置废弃不用。又过几年再见到,(家族之人) 有的被官府拘押,有的挑着担子在路上奔波劳累,问他们说:“你家过去人口众多,繁荣兴盛,为什么这么快就落入贫贱呢?”有人回答我说:“唉! 我的高祖起初是靠着忧虑勤奋起家的,家中只有少数几口人,兄长叔父仁慈贤惠,弟弟侄子恭敬有礼,做儿子的对母亲说:‘不要为小钱争执,不要为小事记仇,这能让兄长叔父和睦相处。’做丈夫的告诉妻子说:‘心里不要猜忌别人,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这能让弟弟侄子和睦相处。'于是 (他们) 用同一个酒杯喝酒,在一个厅堂宴饮,有钱放在一起,共用粮仓里的粮食。天冷的时候做衣服,布料价钱都一样; 出门一起游玩,坐同样的车子。晚辈恭敬讲义气,长辈谦让有仁心。等到后代子孙人口增加,妯嫂多了,家里说话忌讳越来越多,彼此想法不同,礼义消失衰亡,听不到吟诗读书声,一家人像星星一样分散,如切瓜一样离心。父亲没有了能谏诤的儿子而不讲道义,丈夫没有了贤惠的妻子而没有仁心,(他们) 所追求的微小而所失去的却很多,以至于 (到了) 孤立无助,患难时不能互相帮助的地步,这就是他们迅速陷入困境的原因。
我听说这些后流泪哭泣,家中不和睦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应该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作为我们家族的鉴戒,从而作为常说的话来劝戒家人。我儿子他能听进去吗? 古代先贤把后辈们比作生长在庭院中的芝兰玉树,是期望他们品质美好。又称他们为龙驹鸿鹄,是期望他们才智出众。品质美好,就能荣耀家族; 才华出众,就能显赫门楣。哪能自己苟且偷安却忘了家族的庇护呢?
我的家族住在此处有四代人了,没听说过朝廷追债,自家用度不足的情况,钱财粮食堆满仓库,金印朱绶接续荣华富贵,大概是凭着礼法道义的积累,没有不合理的耗费。但到后面,人心动摇,没有能超越自己的朋友,盲信那些小人,不顾亲人,(整日) 吃喝玩乐,以至于苟且专营、自私自利,贪取眼前的安逸,放纵口腹之欲,而忘记了长远的谋划。居住在湖坊的,不到两代就绝户了; 居住在东阳的,不到两代就贫穷了。难道是天意吗? 还是人的缘故造成的不幸呢? 孩子们要致力于道义、勤奋学习,看书要明白古人遗留下的训导,观察世事的利害关系,不用等着我来说明白。希望能将我的话陈述出来并告诉众人,我们家族亲善和睦应该从你们开始。记录这些话叫《家诫》。写于绍圣元年八月某日。
材料二:
《大学》中说:“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应该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为根本。本乱末治是不可能的,对重要的事情疏忽,而对次要的事情过于重视,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就是懂得根本,这就是最高的智慧。所谓治理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不能教育好,却要去教育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君子不需要离开家庭,就能在国家中施行教化。孝顺用于侍奉君主,尊敬用于侍奉长辈,慈爱用于管理众人。《诗经》中说:“宜兄宜弟。”意思是兄弟和睦,这样才能教育国人。《诗经》中还提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意思是父子、兄弟之间行为规范,然后天下民众才会效仿。这就是治国在于治家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