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火镰
李锐
①插队的时候,知青和农民一样出工,一天三晌,从天亮干到天黑。天刚亮干到九点左右,回村吃饭,叫早晌。吃完早饭,接着再干,干到午后一两点,再回村吃饭,这叫午晌。午饭之后再下地,干到天黑回村,叫晚晌。每晌的中间要小憩片刻,叫歇晌。歇晌就是男人扎堆抽烟,女人扎堆聊天。勤谨的主妇和小女子们,也有人趁这工夫给自家猪羊割草,或是到坡上拾点干柴。
②我们邸家河的老汉们都抽自制的叶子烟,很少抽烟卷,他们把花钱买来的烟卷叫洋烟,觉得抽洋烟太贵,还不过瘾。所谓叶子烟是用自己种的烟叶,再加上一些山上采来的土拉叶,晒干,揉碎,轻炒。炒烟的时候还要加一点自己种、自己轧的胡麻油和油渣。加了胡麻油和油渣,叶子烟就绵软了,烟味也柔和了,不再是干树叶子。老汉们说油渣提味,香。可在旁人闻着是一股脚汗臭。
③老汉们抽烟围成一圈,用火柴,点一个烟锅。而后,和下一个烟锅两两相对,一个吹,一个吸,就点着了两个依此类推,再吹,再吸。所有的烟锅就都点着了。等抽了一锅烟,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把烟锅里的一整团烟灰轻轻磕到鞋壳里。随即,麻利地把烫手的铜烟锅伸进牛皮烟袋里掏几下,按一下。端起鞋,把烟锅压在那团余火尚存的烟灰上,猛吸两口,一锅新装的烟叶就又点着了。动作轻快、热练、老到。用这个老法子,一堆老汉歇一晌,抽足一顿烟,只用一根火柴。省。
④白白的日头在天上晒着。黄土地上半躺半卧的老汉们过足了烟瘾,伸伸酸疼的老胳膊老腿,接着再动弹,再干下半晌。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从小到老,从老到死,子子孙孙,永辈子没有尽头。在沟壑纵横、干旱贫的黄土高原上,所谓历史这两个字,就是有人叫高粱红了几千次,叫谷子黄了几千次。
⑤可这样平静的日子突然被打断了。
⑥插队第一年的夏天,接上级通知,各个生产队的基干民兵,带上工具、口粮,到黑龙关集中。老汉们说,邸家河真的打仗还是在几十年前。当时驻守黑龙关的是日本兵。日本兵说他们的两个侦探在我们这一带失踪,说是被中国军队抓走了。于是日本兵带着迫击炮、机关枪、三八大盖,发兵扫荡。人还没到,就先从山头上放炮轰炸,吓得村民们四下逃窜。黑蛋家瞎了眼的爷爷走不了,叫日本兵用玉米秆堵住宾洞口,活活烧死。冈月子的大伯因为舍不得一口大铁锅,已经逃到山里,又偷跑回来背锅,叫日本兵一个跪射,打死在大石头地的地头上。杀人放火不算,还把乡亲们牵不走的黄牛放倒在场院上,嫌杀牛麻烦,活活只砍了牛腿带走,留下没有腿的黄牛在场院上哞哞地惨叫。邸家河一带的老百姓,从古至今没有经历过这么惨烈的屠杀和祸害……几十年后,乡亲们提起来还是恨得咬牙切齿,日本兵可是心狠,可是一群活畜生!
⑦黑龙关的仗没干起来,可苦头却先到了。一连三个多月不见邮递员到来,报纸信件一概全无。接着,供销社里的盐断货了,煤油断货了,香烟、火柴也断货了。货断了,庄稼照长不误。还得出工,还得锄地,还是一天三晌。到歇晌的时候,老汉们还是得掏出烟袋抽烟。但是,不用火柴了。现在谁家就是有火柴,也舍不得用了,得留着,谁知道还要苦多少日子?老汉们事先堆好一小堆毛毛柴,而后变戏法一样,掏出压箱底的老物件:火镰。从牛皮囊里拿出一小块黑色扁圆的长条火石,一片两三寸长月牙形的熟铁板。再从皮囊里捏出一小撮山棉花,把捏成卷的山棉花绒紧贴在火石边上。而后,用铁板凹陷的一侧,对着火石猛地一打,就有火星迸溅出来。接连划打几下,迸溅到山棉花绒上的火星,引出一股青烟。赶紧轻轻地吹,青烟里就有了一团火星。把这团冒烟的山棉花,小心翼翼放进毛毛柴的空当里,再吹,毛毛柴也开始冒烟。随后,一朵火花从毛毛柴的青烟里冒出来,等火烧大一点,再加进换断的细树枝。一小堆篝火,就旺实地在地头上烧起来。有这堆火,想抽多少烟,就抽多少烟。每到这时候,老汉们总要带着几分自夸叙旧,当初我把这老营生收到柜里,娃们不解事,非要让撇了,说是现在都用洋火了,谁还要这烂营生!随着满口的喷云吐雾,是加倍的自豪:这下看见了吧?这回解下了吧?没有这火镰,你上哪儿找火去?没有火,你连做饭、抽烟、点灯,都没个法儿!没有火,你就没法儿活人!
⑧一边过烟瘾,老汉们又提起一个和打仗有关的笑话。说是河底那边有户人家,为了躲日本兵,全家都跑到老远老远的深山里,连牛羊鸡狗、口粮、种子,种地的家伙,锄、犁、铣、镢都带上。最后带上最重要的,带了整整一毛裢的咸盐。而后,开荒种地,砍柴做饭,一扎就是十来年。最后,等到一毛裢的咸盐全吃完了,实在是没法子了。只好赶了头毛驴,下山来看看。进了河底镇的杂货店,还没买盐,东看看,西看看,压低口气小心问了一句,掌柜的,日本人、日本兵走了没?店里的一伙人,先是一愣,接下来哄堂大笑,你个憨憨,现在都搞土改啦!你才问日本人走了没有?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你个憨憨呀,真能把人肠子笑断喽……日本人走了没……没走,等着你给交粮纳税呐.老汉们笑。我们也笑。这个笑话听了很多遍,大家还是都笑。我猜,这家人逃难的时候,除了口粮、犁锄和咸盐,肯定还带上了火镰。就像老汉们说过的,要是没有个火种,咋活人呢?
⑨没有了壮劳力的谷子地里,有点空荡荡的。白白的日头,在也是空荡荡的天上照着。好像古往今来,日子一直就是这么过的。
2022年10月22日
壬寅年九月廿七,于京郊
(有删改)
文本二:
这个栏目从202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田野志:书写美丽中国”论坛即已启动,论坛发起者曾发出邀约:
我们常说“正在消失”,正在消失的“故乡”“工厂”“乡村”等,那么除了小资的、乡愁式的抒情姿态,我们还能怎样讲述田野?回到文学与史学还不分家的年代,那时候我们关于世界的认知是圆形的,我们关于知识的使用还没那么功利,那么画地为牢。《十月》想邀请作家,像司马迁修“八书”、班固修志那样,为我们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它们应该是类似于文学感受、地方知识、档案、生命体验混在一起的全文本实验。
“田野志”第一辑主题为“器物”。器物最早当是尊、彝之类的祭器,我们关心的“器物”则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它是历史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亦即我们所谓的“田野”。
(节选自《十月》2023年第1期,何平《中国器物——主持人语》,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详细介绍当地农民的作息情况,然后用较多的文字写邸家河的男人抽烟,叙述节奏舒缓平和。
B.第⑤段一句话独立成段,使故事情节发生陡转,表明叙事氛围即将发生变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C.结尾“白白的日头”与第④段前后呼应,共同展现农民在神秘而具有巨大力量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D.本文将当下、知青插队、抗日战争交织在一起,使火镰的背景更具深度和广度,丰富了器物的意蕴。
7.文本一第⑦段主要反映物质困乏时代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见邮递员到来”是邸家河地区受到封锁与外界断绝联系的开端,之后便是各种货物中断了供应。
B.标题中的“火镰”在本段首次出现,它不仅是取火的工具,还象征着人类智慧和生存最基本的需求。
C.在特殊时期,老汉们通过火镰抽上了烟,话语中透露出对年轻一代瞧不上这种物件的不解与无奈。
D.该段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意在强调物资的困乏对邸家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严重影响。
8.文本一第⑧段是老汉们提起的与打仗有关的笑话,作者为何没有将其安排在描述打仗场景的第⑥段之后?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刊登于《十月》2023年第1期“田野志”专栏。请简要分析它为什么能入选这一专栏。(6分)
阅读题目
6.C(“农民在神秘而具有巨大力量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错,文中的重要意象“火镰”就是农民与自然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两段应侧重表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延续性与稳定性。)
7.D(该段落使用的排比句式除了段首“供销社里的盐断货了,煤油断货了,香烟、火柴也断货了”“还得出工,还得锄地,还是一天三晌”之外,还有段尾“没有这火镰,你上哪儿找火去?没有火,你连做饭、抽烟、点灯,都没个法儿!没有火,你就没法儿活人!”,段尾排比句强调的是火镰与火的重要性。)
8.(1)第⑦段先叙述打仗带来的影响,如物资断货,老汉们不得不使用火镰,再通过第⑧段的笑话强调火镰的重要性,使文章的内容更符合逻辑。(2)作者在讲述完老汉们用火镰点火抽烟的情节后再引入这个笑话,更能突出火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笑话中提到这家人逃难时肯定带上了火镰,因为没有火种没法活人,这与前文老汉们对火镰的重视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①为时代的田野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记录:文本一通过叙述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田野生活的窗口。②由庙堂之上回到朴素的人间大地:文本一聚焦普通人,通过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细节,体现了器物于人而言的特殊意义和价值。③是历史的现场,更是个人记忆的现场:文本一通过对知青生活细节的描绘,如农民的日常作息、自制烟草的过程等,展现了乡土文化的特点,并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个体的记忆深度。(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