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旷野里 阅读答案

  2024-06-20 00:28 

在旷野里

柳青

朱明山叫白生玉喝茶,白生玉只把茶杯挪动了一下。给纸烟,他不吸,皱着个眉头,用右手的拇指搓着左手掌,闷着头不说话。

“你说吧!”朱明山用一种痛快的口气鼓励他。

白生玉抬眼望了望朱明山书记,好像要判断他给赵副书记谈了有没有用。朱明山解开了衬衣上端的两三道纽扣,等待着白生玉说话。可是白生玉重新低下头去,两肘支在膝上搓他的并不很脏的肥厚手掌。

“赵书记给你说过了吧?”白生玉对着面前的砖脚地喃喃地说。

“他只说你对梁县长有些意见,要求调动。”

“不,”白生玉继续搓着手掌沉思地说,“我不要求调动了。昨黑夜我一直没睡着,盘算过来又盘算过去,迟早要回家,咱为甚常麻烦组织上哩?能把组织关系给我的话,我回陕北老家种地呀。我当上个村干部,领导好互助组,也是往社会主义走哩嘛,何必在这达受冤枉罪?“啊——"朱明山见白生玉沉重的样子,深为惋惜地说,“那么你是对自己失了信心了吗?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白生玉猛地停止了搓手掌,腰一伸坐直起来,瞪眼看着朱明山:“朱书记,你这么说我,就把我冤枉透了。”

白生玉说最后一句话时,声音颤抖着,以至于很明显还有话却说不下去了。朱明山看见那重新倾下去的身子,好像看见一座要倾倒的房子一样不顺心。他很懊悔:一个总的印象使他轻率地说了许不切合实际的话。他因为自己的轻率而感到难堪。他用抱歉的声音挽回对方的不满,笑说:“为什么呢?那你就把昨黑夜想了些什么谈一谈。”

白生玉不吭声,默默地使劲咽着他的唾沫。

“譬如说,你对自己还有信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白生玉长长地喘了口气。可以明显地看出,他是使了一股很顽强的劲儿控制着自己,才使他没“绰下眼泪。他的粗壮的上身慢慢地伸起来,迟疑了一阵儿,又慢慢地倾下去了。

“你说,”朱明山诱导说,“都是老同志,有什么不可以说的?”

白生玉最后伸起腰来,他的四十几岁的被皱纹包围了的眼窝湿了。书记谦逊和气的态度,说明他并不是那种专横的领导者:不管合适不合适硬给别人扣帽子,既不给别人中辩的可能,又不进行耐心地解释。

白生玉好像要清洗被什么梗塞住的喉咙一样,喝了几口茶,像要说话的样子。

“朱书记,你可不要说我卖老资格……

“你说吧。”

“我十五岁上揽起长工、直揽到二十七岁上。从一九三六年脱离生产起,为革命跑烂的鞋凑在一块儿的话,我这么大的双堂也背不起……”白生玉脸上浮起了难以忍耐的痛苦的表情,又停住了。

“是的,“朱明玉安静地同情地说,“我们有很多老同志给革命出过很大力。”

“我不是哀朝你夸功,”白生玉一再解释可能的误会,“我有两回可以回家种一九三五年就给我分到的地。头一回是一九四二年精兵简政的时候,我在区上当工会主任;上边指示取消群众团体的编制,减少公家的开支。二一回是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以后闹复员的时候,我在绥德地方干部训练班学习。两回都动员我回家,我死也不愿回去。革命还没成功,我就回家……”

“现在也没成功,”朱明山给白生玉新倒起一杯茶,笑说,“毛主席说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离共产主义社会早着哩。”

“唉!”白生玉叹口气,摇摇头,“第二步我回陕北走去呀。这达有人来了,文化高;咱是累赘。要看人家的脸色,还哼儿喊哩……”

“老白,我插几句话好不好?”朱明山征求得国意,然后亲切地说,"我觉得你应该把对领导的意见,就是说把一般的干部关系问题和个人的革命前途问题分开来对待。纠缠在一块儿,你自己越想越苦恼,终究还是不好解决。要是单拿个人的革命前途来说,不管到哪里,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下决心学习。难道陕北永远是文化落后的吗?你没听陕北来的人说过吗?到处立学校,学生多地方小,教员争不来……”

“我知道,”白生玉情绪低落地说,用他巨大的手背揩了额上渗出的汗水,“因此上我说回去当个村干部,领导互助组算了

“不对这不是你的真心实话。昨黑夜你在这院里还光说要求调动……”

“回去看见家里来的一封信。”

“你的家还没来吗?"

“没。”

“为什么?听说大部分同志的家属去年都来了呀?"来明山早就知道有些陕北干部不让家属来新区:有的是想和家庭包办的不识字女人离婚,有的就是准备着什么时候会回家去种地。朱明山研究地看着白生玉胡子巴茬的老脸。

“朱书记,”白生玉作难地说,“你不知道区上工作的老区干部的家属来了的那个困难。我四个娃娃,来了顾工作还是顾家?我听旁人说的情形,算了吧,好赖家里有几的地,我婆姨晓得我不会和她离婚。”

白生玉说着,忽然又停住了。他重新倾倒上身,把脸背过朱明山。

“现在你调到县上了,是不是可以叫来呢?”朱明十分用们地商量着。

白生玉好像没听见,独自背过脸喃喃着:

“四九年南下的那阵,有些人装猫赖狗,愿去新区;光在路上跑,来了还跑。咱那阵走云南、贵州,也不说胡话。啊,帮助新区群众翻身嘛…到这达把咱派到个渭北,一套旧保甲人员,黑夜土匪、特务常打冷枪。不提了。这阵好了,叫我回陕北去吧……”

朱明山看见白生玉用一只手去眼泪,心里一阵说不出的难受。

“你昨儿接到的家信说什么呢?”

白生玉依然背着朱明山,只用手从口袋摸出信来。朱明山接住,掏出信纸。

一张麻纸上用歪歪斜斜的很大的字写着:“生玉贤夫:古历五月来的信和寄的十万元都收到了。咱处一春未降甘霖,夏田收成每垧二三斗,秋田落籽太迟,粮价又涨了。我们母子五口人,吃用多少,收入多少,你也不是不知内情。人家出外的干部也有,你走后二年至今,一回也没回来料理,又不叫我们去,是甚居心?你有良心,来信言明……”

“老白,”朱明山左手把信纸放在茶桌上,右手坚决地一挥,同情地说"你写信叫他们来吧。我给你保证,所有的问题慢慢都要解决。不能解决干部的问题,我们能随设什么国家?你既然原来在渭北工作,那很好,我们马上要集中一批干部,到产棉区去扑灭棉野虫,你也参加这个斗争。其他问题等咱们回来再说,好不好……”

一九五三年十月七日

(节选自柳青《在旷野里》)

阅读题目

6.下列选项中对“朱明山”的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明山叫白生玉喝茶、给他纸烟,表明了他对同事的关心,同时也暗示了二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B.朱明山对白生玉“回家”的想法回以惋惜的反问,后又产生了懊悔心理,这源于他缺乏体察别人心情的能力。

C.在自认为说了不适当的话之后,朱明山继而“笑说”“诱导”,是为了鼓励白生玉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D.小说塑造了新的历史时期以朱明山为代表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他不摆领导架子,善于因势利导。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畅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B.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文中的“精兵简政”“日投降”在今天读来又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C.这篇小说的对话语言特点鲜明,多处使用了“这达”“汉量”“哼儿喊哩”等富有地域特征的词语。

D.白生玉妻子的来信文白夹杂,从中既可看出她对丈夫一如既往的支持,又可看出其温良贤淑的性格。

8.矛盾冲突是传统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矛盾冲。(5分)

9.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白生玉在革命过程中的思想变化。(6分)

阅读题目

6.B【解析】B “源于他缺乏体察别人心情的能力”错误。

7.D【解析】D “看出她温良贤淑的性格”错误。

8.①白生玉内心中革命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②白生玉自身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③白生玉作为基层干部与朱明山书记关于革命工作去留的干部关系和革命前途的矛盾冲突,④白生玉家庭内部和妻子儿女的矛盾冲突。(打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9.①白生玉在1949年解放之前革命思想坚定、忘我奉献、一心为公。从1936年脱离生产起,为革命奔波辛苦,两次拒绝回家。②解放后建设初期,白生玉产生自卑心理,工作有情绪,内心有不平和抱怨,产生消极革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