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肥皂
李娟
对哈萨人来说,熬肥皂是极郑重的事情,忌讳有品行不端的人插手,否则会制作失败。
虽然一向觉得自己为人还不错,对个人品德还算有信心,但到了这会儿……就没信心了……万一肥皂真没做好……才开始有些想不通,不过是几块肥皂嘛,为什么看成如此严重的大事?现在才知道,肥皂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是羊油脂肪。如果做失败了,便大大地浪费了食物,是罪过的。
除了羊油,还有炼制羊油后的肉渣以及……以及我不认得的一样东西。我看其质地雪白细腻,大约是工业用碱或食用碱。但到了今天,恐怕再也不会用到那样的土法子了。
把所有材料放进大锅里加水慢熬,黏稠的水中涌起丰富细腻的泡沫。
这一大锅汤液中,能够去掉污垢的粒子还在沸腾中沉睡……渐渐地,水中凝结出了块状物,将它们捞起放进盆里冷却,肥皂便出现在这世上了。
虽然是土法子,但凑近大锅闻了一下,肥皂味还真相当地道。虽然有些刺鼻,却是来自温柔和熟悉的事物的释放。
过不了几天,我们自己也要做肥皂了。
因为气味太呛人,妈妈把锅支得离毡房很远。这一回熬出来的汁水却非常黑,而且一点也不黏稠,清汤寡水的。
妈妈不但放了好几大块羊油,还倒进去了两碗炼油脂后剩下的肉渣一起熬着。怪不得,我用这种肥皂洗衣服时,总是一会儿洗出一块肉来,一会儿又洗出一块肉。
妈妈在外面熬肥皂汤,卡西在毡房里炸油饼。炸完后,她把一大锅沸腾的羊油端到屋外冷却。妈妈又顺手从滚烫的羊油锅里舀了一大勺油浇进肥皂汤里。想不到竟得用这么多羊油!以后洗衣服得珍惜使用肥皂了。
再想一想又觉得不可思议,用油制作的事物,我们却用它来消除种种油渍。这一次熬好肥皂汤后,却并不像沙里帕罕妈妈家那样倒入锅中凝固,而是像沥干酪素一样倒进编织袋悬挂了起来。倒完后,锅底上还粘了厚厚的一层黑糊糊。妈妈用水冲洗了一遍,然后开始直接用冲洗后的水洗衣服。卡西和斯马胡力赶紧将身上的脏衣服脱下来扔进肥皂水盆里,又翻出几双鞋子扔了进去。妈妈也回房间拆开被套,一口气洗了一大堆。小山顶上四处弥漫着肥皂的味道。
只是让人心悬的是,我家做的这锅肥皂,静放两天了还凝固不起来,跟糨糊似的。难道真的与我插手帮忙有关……妈妈只好掏出来重新煮,又加了很多羊油和其他什么东西。然后一块一块捏成团晾在门前。
肥皂是珍贵的,可仔细想想,生活中能用到肥皂的地方,也并不是很多。
鞋子穿脏以后,只要继续再穿它两天,还会再穿干净。
背柴下山时不提防一脚踩进沼泽,陷到小腿。回家后一时忙碌,没顾得上换掉泥鞋湿裤子。一直穿到晚上,硬是又把鞋和裤子给穿干了。
干后,把附在外面那层泥巴壳剥掉,用手搓一搓,仍旧是干干净净的布鞋和裤子。
①生活中会有什么脏东西呢?我们每天打扫出来的垃圾里几乎全是泥土和碎石块,偶尔会有几张糖纸。用过的塑料袋和塑料包装纸从不会扔掉,反复派用在各种地方。一直用到实在不能再用了才簇成一堆烧了。而十年前在沙依横布拉克,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更少,偶尔在河边捡到一个从上游漂来的塑料瓶都会心花怒放,将其大派用场。
有一天我和扎克拜妈妈单独喝中午茶时,妈妈对我说,强蓬买了一种药回来,给牲畜吃的,非常“厉害”。为了强调那种东西的确是一种药,她还专门把家里的药包取下来冲我晃了晃。
但我不明白“厉害”意味着什么。接着,妈妈很厌恶地说道:“骆驼牛羊吃了会变胖。”我吓了一大跳,心想,她指的大约是催长素之类的激素吧?我听说有些复合饲料里会掺有那些东西。不可能吧,那种东西怎么会进入到深山里呢?是不是妈妈弄错了?
不管传言是否属实,这个消息都是可怕的。
如果有朝一日,牛羊不再依靠青草维持缓慢踏实的生长,而借助黑暗粗暴的力量去走捷径---②难以想象,那种东西才是最肮脏的东西。
我洗衣服时很怕洗到斯马胡力的东西,无论是秋裤或袜子,都又黑又硬,不如直接扔掉算了。况且斯马胡力这小子体味极大,洗完后,铁盆里里外外都缭绕着那股味道。等下一次再使这个盆洗我的衣服时,总觉得那味道会完全苏醒过来,并全面入侵我的衣服纤维,挥之不去。
只好努力地涂肥皂,搓得衣服上都是肥皂里的肉末儿,却几乎没什么泡沫。
家里也有一小袋洗衣粉,但一般情况下大家谁都舍不得取出来使用。明明土肥皂比洗衣粉可靠多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后者更好更珍贵呢?大约因为它是雪白的,而且闻起来香喷喷的。然而又怎能说这是“无知”?世人谁不为着取悦了自己眼睛的事物所欢喜?
③洗衣粉也是肮脏的东西。我们大量地使用它,又使之大量从衣服上清除,只留得自身的干净与体面,却弄脏了我们之外的事物---水、泥土和植物。我们不顾一切地从世界中抽身而出,无底限地追求着生活的舒适与欢悦。说起来,又似乎没什么不对。
黄昏独自出去散步,站在山顶,总是忍不住为世界的“大”和“静”而深深激动。总是深爱着门前石山上那棵夕阳里的树。我洗过的牛仔裤寂静地晾挂在树枝上,它背后是低处的森林,苍茫的远山。④我的牛仔裤又幸福,又孤独。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熬肥皂需要将材料慢熬、沸腾、凝结、冷却,今天不再运用这种方法,是因为生活中用到肥皂的地方不多。
B.妈妈熬肥皂汤,卡西炸油饼,“我”在一边旁观整个熬制过程,由此可见,“我”对熬肥皂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C.“我家做的这锅肥皂,静放两天了还凝固不起来”,许是因为妈妈为了增加肥皂的利用率,更改了制作程序。
D.强蓬买回来的药很“厉害”,却惹得妈妈“很厌恶”,可见哈萨人对现代文明的一些粗暴力量是比较排斥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设问,突出生活中的“脏东西”无非是泥土、碎石,其实不脏。
B.句子②直指现代文明的产物才是真正“最脏的东西”,也是最应该摒弃的。
C.句子③中的“也”,再一次强调、抨击了现代人为一己私利而罔顾自然的行为。
D.句子④中的“幸福”“孤独”,既有对传统仍在的欣慰,又有因传统渐失的伤感。
8.为什么说肥皂是“富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作家李娟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所谓“在场”,就是“直接面向事物的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6.(3 分)A
7.(3 分)B
8.(4 分)①肥皂的制造需要大量的羊油脂肪,肥皂从原料上来说是富裕的。 ②肥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敬重与追求的态度,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核。 ③肥皂见证着游牧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肥皂中蕴含着游牧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每点 2 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9.(6 分)①以“我”的介入写出了“我”对熬肥皂生活的真实体验。 ②不加修饰地真实表现了哈萨人真实的生活处境。 ③语言富有口语化、地域化特点,质朴真实(去除口号式的、制度化、意识形态化的语言),给人强烈的在场感。(每点 2 分)